國產操作系統一篇說透!鴻蒙生態“開天闢地”, 數字底座初露鋒芒|產業鏈之光
編者按:
從飛行於低空的無人機到奔馳於原野的高鐵,從掌上的手機到路上的汽車,從走向工廠的機器人到走向現實的AI眼鏡……透視這一件件生活中的高科技產品,背後都是一條龐大精深的產業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抓緊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全鏈條推進技術攻關、成果應用”,產業鏈自主可控的重要性被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擁有世界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完備的產業鏈體系,但也還存在“大而不強”“全而不精”“韌中有脆”的問題。本報推出“產業鏈之光”系列報道,選取整體較爲領先或代表前沿方向的產業鏈,通過深入調研產業鏈上中下游,走訪鏈主企業與龍頭公司,採訪行業專家與投資機構,展現經驗成果,查找短板不足。敬請關注。
千百米深的礦井下,礦鴻操作系統爲礦工們繫上了一條無形的“安全繩”,讓他們與智能穿戴等設備人機互聯,實現高精度定位並進行健康狀況實時感知,保障作業安全;醫院裡,鴻蒙系統又成爲串起病人、醫護人員和家屬的“大紐帶”,用一塊智慧屏即可讓病房可視化,進行多方觸達聯動……
如今,鴻蒙已成爲各行各業堅實的“數字底座”,支持鴻蒙生態的設備數量已超過10億臺,覆蓋了金融、教育、醫療、工業、辦公等各個領域。在手機層面,鴻蒙已超越蘋果iOS,成爲中國第二大移動操作系統,實現了從底層代碼到系統架構的完全自主化。
發佈五年時間,鴻蒙系統何以“開天闢地”?證券時報記者調研發現,鴻蒙系統做到了三個“一”:抓住了一個基本點——國產替代;跨越了一條“生死線”——市場份額;帶動一個生態面,依託開源鴻蒙走向千行百業。這三個“一”拼成了一座橋,貫通了鴻蒙的來路與去處。
從底層技術打響創新攻堅戰
鴻蒙系統籌劃之初,便肩負着國產替代的重任。2012年9月,在華爲“2012諾亞方舟實驗室”專家座談會上,任正非提出要做終端操作系統以防患於未然,要在“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備份系統能用得上”。
這並非杞人憂天。2019年5月,美國商務部將華爲列入實體清單,不允許華爲手機使用美國谷歌公司開發的安卓系統。
被別人“斷了糧食”,那就要自己再開闢“糧田”。2019年8月,華爲在東莞舉行華爲開發者大會,正式發佈了操作系統鴻蒙OS。據瞭解,當時華爲投入了約5000人的研發團隊,加班加點進行系統研發。
十二年的佈局,發佈五年以來的歷練,凝聚成了鴻蒙系統的蛻變。11月26日,華爲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餘承東宣佈,明年華爲的新手機和新平板將全部搭載原生鴻蒙系統。所謂原生鴻蒙系統,指的就是HarmonyOS NEXT 5.0版,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首款國產移動操作系統,不再像安卓和iOS等系統一樣依賴Linux或Unix內核,也不再兼容安卓應用。
這意味着,在操作系統核心技術上,原生鴻蒙系統有了全方位的突破。“從底層內核到運行架構,再到編程語言和開發工具,所有東西都要重寫,這是很大的工程。”華爲相關負責人表示。比如編譯器方面,華爲推出了方舟編譯器,以微博極速版爲例,經方舟編譯器編譯後,流暢度能提升60%。
還有編程框架、數據庫、文件系統等層面,鴻蒙都從最底層實現了國產化突圍。“我們在操作系統研發上,用十多年時間走過了歐美同行三十多年的路,實現了終端操作系統的自主可控。”華爲相關負責人表示。
打通萬物互聯時代毛細血管
曾任華爲消費者BG軟件部總裁的“鴻蒙之父”王成錄說過:“我們分析了過去二十年電腦產業和移動產業的生態發展,發現16%的市場佔有率是一個分水嶺,超過16%的生態基本就成功了。”
對鴻蒙系統來說,市場份額“生死線”的跨越不能只靠華爲來實現,因爲鴻蒙從一開始就不是隻爲手機和電腦研發的操作系統,它的核心優勢是“萬物互聯”,從手機、汽車、家居產品,到辦公、醫療及工業場景,各行各業的設備都可接入鴻蒙。
中國城市專家智庫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林先平認爲:“與iOS和安卓相比,鴻蒙系統在設計之初就強調跨平臺、分佈式的能力,可更好實現各設備間的互聯互通。隨着物聯網技術快速發展,鴻蒙系統這一優勢將更加明顯。”
只有各界企業一起發力鴻蒙應用,鴻蒙系統才能真正打通萬物互聯的“毛細血管”,在市場站穩腳跟。在狄耐克總部智造園的全產業鏈展廳,記者看到了基於鴻蒙系統打造出來的“1+3+N”智慧病房。狄耐克研發總監蘇志堅表示,這個智慧病房是狄耐克硬件技術沉澱和華爲生態優勢強強聯合的產物,是行業內首個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全國產、場景化解決方案。
狄耐克基於鴻蒙系統的智慧病房解決方案 安宇飛/攝
在醫院中,會有各式各樣的設備,如血壓儀、心電工作站、醫護主機、牀頭分機等,此前這些設備要麼沒有系統,要麼採用不同的系統,存在信息傳遞效率慢等問題。“鴻蒙系統開放的平臺能力,能實現各醫護終端之間的無縫協同,打破了不同硬件設備間的操作壁壘。”蘇志堅表示。
在奧佳華的按摩椅製造工廠,記者看到一臺臺精密的按摩椅像生產汽車一樣被製造出來,然後送入測試場地。當按摩椅在硬件層面上邁向高端和智能,軟件和系統層面也必然要同步升級。奧佳華選擇了鴻蒙,已有多款產品納入鴻蒙生態,包括公司旗艦機型奧佳華AI按摩機器人2.0等。
奧佳華集團董事郭桃花表示:“只要躺在這種接入鴻蒙系統的按摩椅上,按摩椅就會根據鴻蒙系統和傳感器收集身體各項數據,快速確定按摩方案。藉助鴻蒙系統,這些數據還會被上傳到連通的衛浴、空調等設備中,智能調節溫度等數據。”
家居、醫療等多個行業的企業選擇鴻蒙,在設備中使用鴻蒙,爲鴻蒙系統真正在市場站穩腳跟提供了支撐。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鴻蒙系統已經可以說跨越了‘生死線’。”僅看手機領域,Canalys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增長至17%,已經超越了iOS,排名市場第二。
千行百業開發“自己的鴻蒙”
“開發一個先進的操作系統只是第一步,有沒有大量應用和設備使用這個操作系統更爲重要。如果沒有人用,再先進的操作系統也沒有價值。”近期舉辦的首屆鴻蒙生態大會上,華爲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說。
讓更多人使用鴻蒙,其實就是要建設起鴻蒙生態。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三方生態的繁榮是鴻蒙系統成功的關鍵,只有吸引足夠多的開發者和合作夥伴,才能形成良性循環。”
做生態,需要千行百業的公司一起入局。爲此,華爲早在2020年就將鴻蒙系統基礎代碼捐給了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該項目被命名爲OpenHarmony,即開源鴻蒙。在鴻蒙開源後,各個廠商都可以在其基礎上研發自己行業的操作系統。一粒粒“生態之林”的種子就此種下。
位於深圳市南山區的鴻蒙生態創新中心 安宇飛/攝
在位於深圳市南山區的鴻蒙生態創新中心,記者瞭解到,在工業領域,華爲和國家能源集團聯合推出的鴻蒙礦山操作系統“礦鴻”,在煤礦領域第一次實現了統一的設備層操作系統,解決了不同廠家設備的協同與互通問題;在無人機領域,“智鴻”系統大幅提升了無人機在航空測繪、物資投遞等多個應用領域的綜合性能,科比特也推出了首臺基於“開鴻”系統的無人機入雲龍Ⅱ,助力實現未來一人操控多臺無人機的技術突破。
礦鴻系統助力智能礦山建設 礦鴻工業互聯創新實驗室/供圖
還有“移鴻”“電鴻”“警鴻”……華爲方面表示,截至目前,開源鴻蒙社區已匯聚了70多家共建單位和8060名貢獻者,共建代碼超過1.2億行,800多款軟硬件產品被廣泛應用於金融、交通、電力、航天等多個領域。
上述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開源鴻蒙的價值在於它打破了‘設備孤島’,比如在金融場景,從收銀機、條形掃碼器到打印機和旁邊的攝像頭,所有設備之間都可以互聯互通。通過軟總線連接在一起,這些設備就像有了‘同一個大腦’,能相互協作。”
“生態成,則鴻蒙成”,對於開源鴻蒙在內的鴻蒙生態發展,華爲提出了一個新的目標——10萬個應用。這是鴻蒙生態未來半年到一年時間的關鍵目標。
科比特首臺基於開源鴻蒙的無人機入雲龍Ⅱ 科比特/供圖
從一開始防患於未然的“備份系統”,到如今貫通千行百業的“數字底座”,鴻蒙系統已從一顆小小的種子成長爲參天大樹。以它爲核心,一片鴻蒙生態的森林正在迅速生長。這是一片長在懸崖邊的森林,向後已“沒有退路”,只有向前成長到漫山遍野,讓生態完善,才能書寫國產操作系統的“勝利之路”。
加速打通鴻蒙生態建設“高速路”
鴻蒙,是一個操作系統,是一個生態,未來還有可能是“一座城”“百座城”。深圳就在建設“鴻蒙之城”的路上加速前進。
11月1日,深圳市南山區工信局起草的《南山區促進鴻蒙產業發展專項扶持措施(徵求意見稿)》正式掛網,拿出了真金白銀支持鴻蒙生態發展。比如,對通過鴻蒙原生應用認證,並在應用商城下載量達到一定數量的應用,給予企業最高200萬元獎勵。
此前在2023年7月,深圳宣佈打造全球“鴻蒙歐拉之城”,提出到2025年鴻蒙產業綜合實力國內第一、世界領先。2024年3月,《深圳市支持開源鴻蒙原生應用發展2024年行動計劃》印發,深圳將成爲“鴻蒙原生應用軟件生態策源地、集聚區”的定位目標,明確到2024年底,深圳企業開發的鴻蒙原生應用軟件數量佔全國總量10%以上。
“深圳出臺一系列舉措支持鴻蒙生態建設,是非常有遠見的行爲。通過政策吸引更多企業和開發者參與到鴻蒙生態建設中,能形成良好的產業循環。”科技部國家科技專家庫專家周迪表示。
2023年9月,鴻蒙生態服務(深圳)有限公司(下稱“鴻蒙生態公司”)成立。“我們的使命願景是加速鴻蒙生態蓬勃發展,五年目標是讓鴻蒙終端設備新增10億,培養100萬鴻蒙應用開發者。”在鴻蒙生態創新中心,鴻蒙生態公司的工作人員向參觀者表示。
政策扶持和國資發力下,深圳正成爲鴻蒙生態發展的基點。“深圳市高度重視科技創新,電子信息產業發達,科技企業和研究機構衆多,爲開源鴻蒙的應用和推廣提供了良好的產業環境。”周迪表示。
但鴻蒙生態的發展,也不能僅靠深圳,更要聚集全國產業和人才之力。如鴻蒙生態公司就在武漢和成都成立了分公司,擴大鴻蒙生態“縱深”。以武漢爲例,鴻蒙生態的建設需要產業人才,需要大量開發者的加入,而武漢擁有高校92所、在校大學生近130萬人、國家級創新平臺149個,是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
作爲中國軟件名城,武漢也是中國開源生態策源地。11月27日,2024開源鴻蒙人才生態大會就在武漢舉行,發佈了總額高達240萬元的人才認證推廣激勵支持,推動武漢教育資源與鴻蒙產業資源的深度融合。
2024年6月,成都錦江區成立了全國首個鴻蒙生態產業園區。2022年,華爲鴻蒙全國首個開發者創新應用中心落地廈門……成都、鄭州、西安等多個城市,都在加速打通鴻蒙生態建設的“高速路”。以深圳爲圓心,鴻蒙生態建設正在全國“多點開花”式發展。點點星火,正成燎原之勢。
鴻蒙生態之戰 人才決定未來
鴻蒙的生態之戰,打的究竟是什麼?歸根結底是人才戰。如果把操作系統比作一棵大樹,那麼開發者就是給它提供養分的樹根。在很多行業,操作系統的國產替代之路都顯得頗爲艱難,是因爲圍繞原有的操作系統,已經形成相對穩定的開發者培養體系,這讓新的“樹苗”難以生長。
因此,鴻蒙系統乃至開源鴻蒙想要真正站穩腳跟,需要從根部發力,形成穩固的人才培養路徑。這首先需要高素質的高校人才。企業會去市場上招人,市場上需要有相應的人才供應,這有賴於高校培養。
比如,北京理工大學信息技術創新學院就率先成立開源鴻蒙英才班。這是“985”高校中首個專注於開源鴻蒙操作系統的特色專班,每年招收30名本科生及30名研究生。目前,已有超過300所高校開展鴻蒙課程,有38家專業人才培訓機構參與鴻蒙人才培養。但對志在成爲萬物互聯時代“數字底座”的鴻蒙系統來說,這還不夠。
其次需要縮短企業人才開發週期。當企業難以在市場上找到合適人才時,往往會選擇內部培養。人才培育週期越短,企業加入鴻蒙生態的綜合成本就越低。這就需要有相應的機構或公司開展鴻蒙教學,如華爲(廈門)開發者創新應用中心、鴻蒙生態服務(深圳)有限公司等都會提供人才培育方面的服務。
據賽迪智庫相關數據預測,到2025年我國軟件行業人才總需求將達890萬人,新增缺口192萬人,其中關鍵基礎軟件領域人才缺口達83萬人。面對基礎軟件領域整體“缺人”的情況,鴻蒙系統作爲後來者更要發力人才培養。
降低人才培養的成本,縮短人才培養的週期,是鴻蒙生態“人才戰”的重要課題。在設立鴻蒙相關課程的一所福建高校,就有相關老師向記者坦言:“目前鴻蒙開發人才是‘供不應求’的情況。但招聘規模大、做鴻蒙原生的都是一些大廠,小企業想轉型鴻蒙需要的成本較高。”
如今,全國用戶量大、影響面廣的頭部5000個應用已完成鴻蒙化。截至10月22日,已有超過1.5萬個原生應用和元服務完成開發,鴻蒙註冊開發者數量已達675萬。就此而言,鴻蒙生態已跨過人才培育萌芽階段,未來還需打通更多“毛細血管”,讓更多非頭部應用和企業加入鴻蒙生態大圈子。
這需要吸引更多人才加入鴻蒙生態,也需要華爲在內的企業發力提升鴻蒙系統的市場份額。當鴻蒙開發“學了就有用”、“用了能賺錢”,纔會有更多人才涌入,讓鴻蒙生態的大樹茁壯成長。
責編:萬健禕
校對:陶謙
版權聲明
" Type="normal"@@-->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END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