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發現距今3000至4000年前古城址

近日,針對恭城瑤族自治縣發掘中的牛路衝遺址,考古發掘隊特邀專家參與考察並舉行諮詢會。在對牛路衝遺址時代、性質以及下一步考古工作的討論中,專家們經現場考察、觀摩標本、交流討論後認爲,牛路衝遺址“早期堆積年代”初步判斷爲新石器時代末期至商代,距今4000年至3000年之間。

挖掘現場。

今年獲批准開始進行搶救性發掘

據當地相關部門介紹,最早發現牛路衝遺址的時間是2022年,被發現前這是村裡一處閒置用地,村民只知道這塊地上有幾處“矮牆”,下方也並不平整,會有一些“硬塊”,但是誰也不知道這些矮牆的來歷。

2022年,該閒置用地被附近一工程徵用,在對地塊進行前期處理時,施工人員很快發現了“特殊情況”。附近村民李先生告訴記者:“當時,地裡挖出來了一些帶有花紋的磚塊,還有一些碎陶片,看着就年代十分久遠,也因此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

根據當地文物部門提供的資料,記者得知,自2022年首次發現牛路衝遺址之後,相關部門就展開了對遺址的調查、保護工作,經過前期各項準備後,於2024年開始進行考古勘察,並向國家文物局發出了“搶救性發掘”申請,已經獲得批准。

圖爲考古人員正在挖掘。

就目前探明的情況看,該遺址被幾條土牆圍住,牆體保存較好的是北牆和西牆,東牆殘存一小段,南牆破損較爲嚴重,土牆整體呈長方形,西北至東南方向,長約118米,南北寬約151米,遺址總範圍約16693平方米。

已發現具有區域代表性古城址

經過前期發掘,這個沉睡已久的古村落露出來了幾分真容呢?近日,記者來到古遺址現場看到,其中最容易辨認的部分就是被保留下來的牆體,保存較好的是北牆和西牆,目前高出地面的部分最高近2米,牆體寬度約3米,材料爲夯實的土方。

城牆外側能依稀看到下凹的部分,但也基本被泥土填平了,城牆內部則是被劃分成了不同的挖掘單元,各單元表面明顯看到被考古挖掘後留下的圓洞。

參與遺址發掘的平樂縣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介紹了目前的一條重要考古發掘成果,“牛路衝遺址初步確認爲環壕式城址,這一特殊的結構樣式,在先秦時期的嶺南較少發現,具有區域代表性。”

據介紹,所謂“環壕式城址”是指古代一種城邦樣式,因四周環繞城牆和壕溝這樣的保護防禦設施而得名。

記者現場探訪發掘中的牛路衝遺址,雖然已經發現壕溝、城牆、窯爐遺蹟,還找到陶器、石器等等遺物,但要完全還原牛路衝遺址早前建築結構和人羣活動規律,還需要等待進一步的考古發掘。

下一步將對遺址進行精細發掘

據瞭解,目前遺址發掘主要採用探鏟傳統勘探和探溝勘探兩種。

已經初步確認土牆內發現遺址包含新石器時代至商的文化遺存,且土牆爲人工堆填,土牆外側還有疑似壕溝的結構,建成年代有早晚之分。

牆內的地層堆積,由於後期擾動破壞較大,地層堆積較薄,可分爲兩層。

經過對遺址的發掘,目前可辨別的遺蹟,主要有壕溝、城牆、窯爐、灰坑、柱洞、灰溝等,找到的遺物有陶器、石器和碳化大米。

根據出土遺物,初步判斷遺址時代上限爲新石器時代末期,下限爲商初,距今4000年至3000年間。

同時,據當地文物保護部門介紹,牛路衝遺址地處灕江—桂江主幹的支流——茶江中段,上連接湖南江永瀟水,下接廣西平樂桂江主幹,牛路衝遺址文化面貌揭示,也將爲驗證湘桂文化史前文化交流新通道提供科學考古證據。

根據下一步計劃,考古人員將繼續對遺址進行發掘,除了早前使用的探鏟傳統勘探和探溝勘探兩種之外,也會採用更加精細地發掘方法,逐層篩查遺址土層,並會對土壤採用浮選法、篩選法來尋找其中的碳化米粒、碎陶片等細小遺物。

同時,也會對已發掘完成的遺物展開歸類、研究,組織進行專家研討會、成果總結等工作,以揭開古代城址更多的秘密。

來源|桂林晚報(記者陸鑫 通訊員周雲)

桂林日報社新媒體運營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