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點亮科學夢想 激發探索勇氣

(原標題:【光明時評】點亮科學夢想 激發探索勇氣)

【光明時評】

作者:劉釩(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近日,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所屬專委會向社會發布“星辰啓航”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技課程,爲中小學提供可在課內外實操的科技教學課程體系。該套課程立足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的深度融合,獨創“以玩導入、以做促思、以比激創、以寫成家”課程設計理念,在玩和做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致力於提升青少年對航空航天科技的興趣和素養。

在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發展的今天,加強青少年科學教育,能夠在更早階段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爲我國在全球科技和人才競爭中贏得優勢提供有力支撐。教育部近年來依託中小學科技教育實驗基地,助力青少年科學課程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爲青少年科學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徵程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歸根結底依賴於高素質人才的不斷供給,基礎教育作爲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起點至關重要。探索和推廣青少年科學教育課程體系,是推動基礎教育改革和創新的重要舉措。

從基礎教育階段開始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這一點非常重要。伴隨科技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聚焦於創造性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突破傳統基礎教育模式過於偏重知識傳授與灌輸的侷限,才能爲創新型人才的成長提供更廣闊的空間。青少年科學教育課程所秉持的課程設計理念,正是基礎教育從“教知識”向“育能力”轉型的生動體現。通過在中小學階段引入跨學科實踐活動、項目式學習和創造性競賽,青少年能夠在動手操作中激發科學興趣和創造潛力,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培養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習慣,爲他們將來從事科技活動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在這種教學模式與科學氛圍中成長起來的青少年,更有希望成爲引領未來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和推動科技進步的中堅力量。

創新青少年科學教育的關鍵,是在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基礎上推動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變革。首先,青少年科學教育的課程理念及設計須體現鮮明的實踐導向。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意味着通過系統化的科學教育過程,打造一條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科研實踐的完整路徑。以“星辰啓航”課程爲例,該課程不僅傳授科學知識,還特別設置了實踐和競賽環節,以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其次,青少年科學教育的課程內容應緊跟科技進步的步伐,適當增加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生物工程等前沿科技內容,讓青少年更多接觸到科技發展的最新動向,激發他們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另外,教學方式創新同樣重要。探究式學習、項目式學習等“幹中學”方法,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選擇。虛擬現實與仿真等數智技術的應用也能夠大大改善學習體驗,使抽象的科學概念變得生動可感。

在科學教育的過程中,還需重視培養科學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養青少年在創新過程中的自信心。科學家精神強調追求真理、不畏挑戰的求知探索,工匠精神注重精益求精、嚴謹求實的工作態度。兩者的結合不僅推動了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更能形成一種持久的社會動力。將兩種精神融入青少年科學教育中,將幫助他們以更富激情、更加自信的心態迎接挑戰、不懈追求。在日益激烈的科技競爭中,未來能夠“挑大樑”的人才需要有勇於戰勝挑戰的創新自信。這種自信往往萌發於青少年時代解決科學問題的嘗試與積累,必將爲他們在未來實踐中敢於探索未知、善於突破常規積累精神財富。

《光明日報》(2024年09月09日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