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整合哨響,通威股份擬50億控股潤陽股份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朱玥怡)鋪墊已久的光伏行業整合,終於有龍頭企業打了前陣。

通威股份(600438.SH)8月13日晚間公告,與潤陽股份及其相關股東簽訂了《增資意向協議》,該協議顯示通威股份將通過兩個步驟的收購最終控股潤陽股份——首先由潤陽股份的間接股東江蘇悅達集團有限公司(“悅達集團”)對潤陽股份進行現金增資10億元;在通威股份完成對潤陽股份盡職調查以及審計、評估工作,並與各方達成正式增資具體方案後,通威股份以自有或自籌資金向潤陽股份現金增資,同時現金收購悅達集團前述增資10億元取得的潤陽股份股權,合計取得潤陽股份不低於51%的股權。前述交易總計金額不超過人民幣50億元,交易完成後,潤陽股份將成爲通威股份控股子公司。

截至8月14日午盤,通威股份暫時收於18.63元/股,漲0.32%。

爲何選擇潤陽股份,通威股份在公告中提到了前者所具備的“自上游工業硅到終端光伏電站的完善產業佈局,以及在美國、泰國、越南等海外區域的產能及市場積累”,表示此次交易將進一步鞏固公司在高純晶硅、高效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等核心環節的市場佔有率,並有效補充公司海外產能佈局。

具體而言,潤陽股份已在產業鏈上游形成工業硅產能5.5萬噸、多晶硅產能13萬噸、拉晶產能7GW、切片產能10GW;產業鏈中游形成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產能57GW;產業鏈下游形成組件產能13GW。

成立於2013年的潤陽股份是目前頭部電池片企業中唯一尚未登陸資本市場的。公司曾在2020年與2022年兩次遞表深交所,計劃募資金額分別爲6.3489億元、40億元,但均在過會且註冊生效後未繼續推進上市工作。

在光伏產業技術迭代且全面大幅降價的背景下,主營產品相對單一帶來的劣勢或是潤陽股份未能成功上市的因素之一。

根據第三方機構InfoLink的排名,潤陽股份2020年至2022年連續三年排名全球電池片出貨前三,2023年則降至第五,2024年上半年跌出了前五。潤陽股份去年6月的招股書顯示,基於PERC技術的太陽能電池片銷售額佔據銷售總額的95%以上,而隨着N型技術對傳統PERC的全面取代,N型電池片成爲更主流的市場需求,儘管潤陽股份也在加大研發,但相對偏慢的轉型節奏或無可避免地影響到了公司的銷售及盈利。

編輯 王琳琳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