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從瑞信危機看財富管理未來

瑞信主要業務有兩大塊:財富管理及投資銀行,前者相對健全,但後者近年過於積極爭取業務、承擔了過多風險。投資銀行部門因爲對避險基金提供短期貸款,遭受損失高達45億美元,重創公司體質,雖已進行一系列改組,包括裁減投行人員、加大財富管理比重,但仍無法挽救公司。

這次美國矽谷銀行(SVB)事件引爆存款戶信心危機,關鍵問題是風險控制不當。銀行管理層基本上漠視利率波動風險,將大部分資產押注在長天期債券上,以致當聯準會(Fed)升息後遭受重大損失。矽谷銀行倒閉,連帶引發了其他同類型美國中小型銀行財務危機。由於全球投資人信心脆弱,瑞信銀行財富管理客戶恐慌性地大規模提款,導致流動性危機,一發不可收拾。

其實瑞信的投資銀行(證券業務)並不在瑞士,大部分位於紐約、倫敦等金融中心,但由於母公司在瑞士,所以連帶受到波及。瑞士傳統上是全球最安全的富人金庫,現在遭遇海嘯襲擊,損失最大的不是瑞信,而是瑞士做爲歐洲金融中心的整體形象,全球富豪爭先恐後,將資產移轉到其他地方。

從近期歐美金融危機,我們有幾個啓示:第一,財富管理重要性將取代投資銀行。30年前,歐美大證券商主要以投銀業務爲主要收入來源,但是這幾年財富管理取而代之。在過去十年各國央行量化寬鬆(QE)大撒幣期間,創造了很多財富,因此富人愈來愈多、不僅是超高淨值者,一般富人數量也大幅增加,需要好的財富管理服務。這也是爲何大幅佈局財富管理的證券商,如摩根士丹利都水漲船高,而過度集中傳統投行業務的證券商,如高盛,卻江河日下的原因。

第二,黑天鵝時代來臨,新的風險不斷出現。未來由於環境劇變,速度變快、將有很多新風險產生,遠超出傳統監管機構與投資人認知。以矽谷銀行而言,位於美國創新科技中心,理應相當安全,但過去兩年科技股過於膨脹,現在終將承受苦果。瑞信事件也是相同情況,導致公司垮臺主因是投資人信心不足,並非財務不健全。目前投資人信心過於脆弱,風吹草動之下便大幅擠兌,再健全的銀行也無法承壓。

未來會有新型態風險出現,而且風險之間彼此會有相關聯。比如說地緣政治風險,會導致供應鏈風險及經濟風險,投資人必須要有新的認知,不能再用傳統角度來思考風險管理。

第三,新創產業將遭受重擊。近期一連串事件對於新創企業而言,均爲超級利空。矽谷是美國新創企業聚集中心,而新創資金主要供給者矽谷銀行竟然破產,所有創投基金以及企業都將變得謹慎。過去幾年新創企業「本夢比」行情很難持續,未來整體估值也將大幅下降;當然,企業IPO數量也將大幅減少,倒是併購有可能增加,一些撐不下去的新創企業將被大型公司併購。

這對於中美地緣政治角力也會有影響,中國大陸在這一波衝擊中所受損失較少。過去兩年大陸主管機關刻意和美國金融脫鉤、喊停螞蟻到美國上市、強令滴滴回國上市、禁止加密貨幣交易,現在看來都是正確決定,也讓大陸金融重新出發、奠定了良好基礎。

第四,新加坡將成爲全球新金融中心。過去兩年,Fed不斷升息、歐洲也陷於烏俄戰爭衝擊,資金大幅流入美國,美國因此被認爲全球資金避風港。現在這個神話已破滅,瑞士過去被認爲是歐洲金融中心,所以富人資金都聚集於此,現在瑞士央行竟然需要出手解救。雖然短期內避免瑞信崩盤,但已重創投資人信心難以挽回。新加坡由於政治中立,政府極有效率、併爲東南亞經濟與科技中心,未來將逐漸取代香港,蛻變爲亞洲的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