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人物/藍錦龍 接冤案再審鑑定 飽受同事異樣眼光

綽號「藍博士」的藍錦龍,是國內現役警察中,唯一參與冤案再審的鑑識人員。記者陳敬豐/攝影

「鑑識科學是從案件細節中,儘量還原現場、嘗試接近真相。」五十三歲的藍錦龍,是國內唯一參與冤案再審鑑定工作的鑑識專家,他不諱言接觸冤案再審鑑定以來曾飽受同事異樣眼光,甚至有人責以違背職業倫理,但「我想在人生中做些有意義的事」。

藍錦龍綽號「藍博士」,源於他踏入警界前是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的博士生,後來毅然轉身從警,二○○○年警大畢業、隔年開始鑑識工作,曾於二○○八年獲頒警政署第一屆全國鑑識楷模,目前擔任宜蘭縣警局鑑識科二線三星股長,宜蘭重大意外事故或命案現場,總能見到他採證身影。

那一堂課 讓他接觸冤案

「接觸平反冤案鑑識工作,似乎冥冥中註定。」藍錦龍說,二○一○年受邀到東吳大學開設基礎鑑識科學的課,兼課五年後,警專教授李承龍在二○一六年推薦他到臺北大學法學研究所「冤獄平反實務探討」分享經驗,課堂上有研究生問「兇刀上能採集到DNA嗎?」他要來卷宗檢閱,正是發生在二○○六年六月的歸仁雙屍命案。

該案有兩名男子被控性侵女子後殺害,路過的老翁目擊也慘死刀下,兩人被判死刑,不過,藍錦龍看完完整資料,分析供詞、驗屍報告及現場跡證,研判當時僅郭俊偉行兇,謝志宏只有把風,全案經臺灣冤獄平反協會陳情,監委王美玉提出調查報告,謝志宏在入獄十九年後獲改判無罪。

藍錦龍共協助六件平反案重新鑑定,盧正案是第六件。他說,從鑑識科學角度出發,鑑識現場與證詞完全對不起來,如此明顯矛盾,檢方與警方當然也發現了,所以懷疑有共犯。可惜,站在檢警立場,盧正第一份口供認罪了,既定印象已成,後面說再多又有什麼用?

那個時代 人證壓倒物證

「重新鑑定盧正案,對我來說是個挑戰,畢竟要推翻已經做過各種鑑識的案子,難度很高。」藍錦龍說,他重新鑑定盧正案,感受到從陳舊卷宗撲面而來的沉重與無力感,「不得不說,當年的司法太重視人證了」,只要犯嫌曾認罪,即使各項物證都顯示最初的自白不可靠,司法仍寧願採納所謂的「證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