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若Tiktok在美國「不戰而降」(李泉)

抖音、TikTok近日再掀話題。(示意圖/shutterstock)

美國的對華「科技戰」又掀新一輪波瀾。

1月30日,美國政府宣佈停止向美國企業頒發針對華爲的出口許可證。就在同一天,另一則消息顯示,TikTok的首席執行官將於3月23日出席美國衆議院能源和商業委員會的聽證會,這也是TikTok管理高層首次出席在美國國會的有關聽證會上。

目前華爲已經基本退出美國,Tiktok是否能夠繼續在美國運營,仍是未知數。其背後所牽扯的社會、商業和政治因素早已超出了Tiktok本身所能控制的範圍。和平年代,國際商場就是戰場。而在世界格局快速變化的當下,Tiktok的命運將不可避免地與中美兩國關係的走向緊密相連,遠不是在商言商那麼簡單。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就全球影響力而言,2018年纔開始實質性進入海外市場的Tiktok無疑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截止至2023年1月的數據顯示,Tiktok目前已經涵蓋154個國家和75種語言,月活用戶數量超過10億。雖然距離臉書的29億和油管的22億還有差距,但是其成長勢頭明顯已經蓋過了這兩者。

在美國國內,Tiktok的月活用戶數量達到1.38億,而且60%的用戶屬於Z世代,也就是1995年及以後出生的羣體。除了發揮娛樂功能,Tiktok在今天還日益成爲美國年輕人的資訊來源。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在18至29歲的羣體中,26%的人習慣於通過Tiktok來獲取新聞。

皮尤研究中心:在18至29歲的美國年輕羣體中,26%的人習慣於通過Tiktok來獲取新聞。

雖然和推特、臉書相比,依賴Tiktok獲取新聞的美國成年人佔比還低於這兩者,但在美國目前的主流應用中,Tiktok是唯一一個收穫大幅度增長的應用。

皮尤研究中心:從2021到2022,依賴Tiktok獲取新聞的美國成年人佔比逐年增高。

考慮到從明年開始,Z世代將成爲美國最大的代際羣體,總數將超過7400萬人。一旦Tiktok在這個羣體中的用戶粘度進一步增強,那麼它在美國社會的影響力必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比如前一段時間就出現過一名美食up主通過一條視頻拯救了一家披薩店的報導。

從商業競爭的角度來講,Tiktok日益對臉書等傳統社交媒體公司形成衝擊。雖然臉書在2021年的廣告收入達到近1150億美元,遠遠超過Tiktok在2021年的38億美元。但有統計顯示,Tiktok在2022年的廣告收入達到116億美元,增長了200%。而臉書則在2022年首次出現廣告收入環比下降的情況。此消彼長之下,Tiktok的運營收入在不遠的將來超過臉書也是有可能的。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作爲一家有中國背景的公司,在目前中美戰略競爭的格局之下,Tiktok在美國的巨大成功,也迅速將其推到了聚光燈之下。作爲一家社交媒體公司,在數據安全,用戶隱私以及防止沉迷等方面,Tiktok面臨和其它所有同類型公司一樣的管理挑戰。不同之處則在於幾乎從一開始,圍繞Tiktok在美國的商業競爭和社會討論就被政治化了。

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在2020年,川普通過簽署總統行政令的方式,直接試圖在美國全面禁止美國公民和TikTok進行任何商業往來,以此迫使TikTok被轉賣給美國公司,而且當時川普的目標不僅僅是美國市場,還至少包括Tiktok在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的運營。更爲巧合的是,就在川普頒佈命令的當天,臉書就上線了其復刻Tiktok核心功能的類似應用。

雖然拜登上臺之後,出於暫時緩和中美關係的需要,擱置了針對Tiktok的禁令,但也同時命令對Tiktok展開評估,相當於保留了一個視形勢需要而採取行動的後手。

隨着2022年10月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將中國明確定位爲首要的戰略競爭對手,以及通過了包括《晶片法案》在內的各項限制措施,在和中國進行科技脫鉤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的背景下,針對Tiktok的圍獵行動重新又激烈起來,形成了相互影響的明、暗兩條線。

●圍獵Tiktok:明線與暗線

明線以國會議員爲代表,密蘇里州共和黨參議員霍利、弗吉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沃納、佛羅里達州共和黨參議員盧比奧、科羅拉多州民主黨參議員貝內特是表態最爲激烈的幾位。

法律方面,美國目前已經全面禁止在聯邦政府擁有的設備上下載和使用Tiktok。目前也已經有32個州禁止在州設備上使用Tiktok。而盧比奧希望更進一步,去年底就已經提交了草案,想在美國全面禁止Tiktok。商業層面,貝納特最近剛剛提出要求,希望蘋果和谷歌能夠將Tiktok從其應用商店中移除。社會層面,美國的一些公立大學也相繼採取措施禁止在校園網上使用Tiktok。

能否在官方設備上使用Tiktok,各州規定不一。

Tiktok的首席執行官同意到衆議院去參加聽證會,可以算作是在明線層面嘗試做出最大努力。而他要去的能源和商業委員會也是衆議院中三個歷史最悠久的常設委員會之一。其立法權限非常廣泛,遠遠超過其名稱所指向的範圍,涵蓋了從醫療保險、生物醫學研究、食品安全、氣候變化、國內外貿易,到能源政策、機動車安全、旅遊、體育和互聯網、電子通訊、數據安全及隱私等各個方面。現任委員會主席來自共和黨,一直特別關注怎樣在自動駕駛、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這些領域保持美國對中國的領先地位。

由這樣的重量級委員會來召開聽證會,本身就說明Tiktok已經成爲美國採取下一步立法行動的關注重點。無論Tiktok的公關和法務團隊如何準備,勢必都會面對一場非常艱難的交鋒,稍有不慎就可能在社會層面扭轉Tiktok還保有的正面形象。

暗線層面,公開媒體報導得很少,唯一的信息是Tiktok正在和外國投資委員會進行談判。

這個委員會又是美國的一個重量級機構。成員涵蓋了財政部、司法部、國土安全部、商務部、國防部、國務院、能源部,以及白宮內部的貿易代表辦公室、科學和技術政策辦公室、管理和預算辦公室、經濟顧問辦公室、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家經濟委員會和國土安全委員會。針對外國在美國的投資,該委員會可以基於國家安全理由採取很多不同的措施,既可以阻止、修改或者推翻商業交易,也可以要求在管理層任命特別董事來監督運營。2019年的時候,該委員會就曾命令另一家中國公司出售其在2016年收購成功的約會軟件。

就這個談判而言,如果不成功的話,那麼Tiktok要麼全面退出美國,要麼被出售給美國企業才能繼續運行。如果成功的話,大概率也是面臨更加嚴格的監管。

從目前披露的消息來看,Tiktok已經提出的建議包括讓第三方公司來獨立控制數據存儲,審看其代碼,再設立一個專門的數據安全部門之外另設一個代理董事會來管理運營。不僅董事會人選會經過對外投資委員會審查,而且還會僱傭第三方審計公司,並由這些公司直接向對外投資委員會彙報。無論談判過程如何,雙方如何拉鋸,最後的裁決將來自白宮。而這又從側面說明圍繞Tiktok的博弈已經成爲中美大格局中的一部分。

從明、暗兩條線交織發展的情況來看,Tiktok顯然正在承受巨大的壓力。除上述媒體披露的擬施行的舉措之外,Tiktok最近還一直在反覆宣稱其美國用戶的數據都儲存在弗吉尼亞州,備份放在新加坡,而且美國用戶的數據不會被用來迭代字節跳動的算法。但是僅僅依靠其自身的力量,似乎很難說服對外投資委員會允許其按照目前的所有制結構繼續運營。

和華爲以前在美國主營基礎通訊設施相比,Tiktok的一個優勢在於距離美國普通消費者更近,美國相關機構在決策過程中不得不考慮社會後果。但這個優勢同時也是一柄雙刃劍。以能源和商業委員會主席以及前面提到的幾位參議員爲例,他們反覆宣講的理由就是TikTok允許中國官方擁有「獲取美國用戶數據的能力」,這不僅將會影響美國用戶的「隱私和數據安全」,還會對美國的國家安全產生影響。

雖然現在並沒有什麼實質證據支持這一觀點,而且Tiktok本身的資金來源非常多元,甚至包括美國資本,但其身上的中國背景已經變成了「原罪」,在數據存儲這類技術和管理上的調整已經很難讓Tiktok在美國繼續生存。

●若Tiktok在美國不戰而降……

從美國資本和國家層面來看,其希望的最好的結果當然是通過迫使Tiktok賤賣而將其收入囊中,這樣既不損害美國消費者的利益,又能在獲得算法的基礎上增加一隻下金蛋的雞。在川普任內,相關美國公司試圖收購Tiktok就已經顯露出了這種意圖。只是在中國快速頒佈相關法律禁止特定數據算法出口之後才作罷。由此可以進一步看出,圍繞Tiktok的博弈早就超越其自身,雙方的國家力量都已經直接介入。最後的結果,當然已不是Tiktok自身所能控制的了。

福克斯新聞臺主持人塔克•卡爾森曾刻意挑選了抖音和TikTok的短視頻做對比,稱抖音內容多爲積極向上的,而TikTok則充斥着惡俗信息,以此論證TikTok的「原罪」。

從美國國內的政治節奏來看,2024年選舉週期已經開啓,川普都已經舉辦了首場競選集會。對各類美國政客而言,揪住Tiktok不放是一個成本極低,而受益極大的選項。所以,無論Tiktok和對外投資委員會的談判進展如何,它都會被放到一個放大鏡之下,在美國的輿論場上成爲一個不間斷的話題。

就算Tiktok自身無法決定自己的最終命運,但如何藉助這個話題效應,爲自己爭取到最大的支持,樹立起一個品牌形象,將非常關鍵。因爲一旦在美國不戰而降,就會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對Tiktok的圍攻肯定將不會侷限在美國,而是會蔓延到其他國家。

臉書首先是美國的,然後纔是世界的。Tiktok如果選擇做一個浮萍的話,想必走不了太遠。(作者爲重慶大學經略研究院研究員)

(本文來源:觀察者網,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