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SRF求有不求好 哪管空汙疑慮

可燃垃圾做成的固體再生燃料(SRF)近年被政府視爲「以廢轉能」的契機,但缺乏配套也引發空污爭議。中央在地方強推SRF電廠卻毫無規範,似乎準備遇到問題再補破網,更顯示垃圾治理亂了套。

環境部統計,全臺打包的暫置垃圾達八十四萬噸,爲解決去化難題,政府推動將適燃廢棄物包括廢塑膠、廢木材、廢布料和分選後的垃圾做成SRF,聲稱減少垃圾時還能減少煤的用量。

但對SRF的製造和空污排放標準,中央規範仍不明確,如現行「鍋爐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僅以燃煤鍋爐爲考慮基準;環境部制定「固體再生燃料製造技術指引與品質規範」未禁止燃燒會排放重金屬及戴奧辛的PVC,也被環團批評不夠嚴謹。

在這種情況下,中央仍決定強推SRF設廠。三家SRF電廠申請進駐桃園的過程,中央與地方、政府與廠商都缺乏溝通,居民更是後知後覺,引發地方和中央的攻防。

爭議重重下,環境部長彭啓明六日上午才說要展開總體檢,並稱「SRF不應該污名化」,當天經濟部就撤銷桃園市府廢止SRF專案入園的處分,還聲稱當年給市府的廠商推薦函僅是「政策表述」,推諉卸責、毫無政治擔當的做法,不僅外界難接受,更凸顯政府部門間的矛盾。

SRF在國外之所以能夠成爲減碳良方是因遵循嚴格標準,包括如何促進廢棄物再利用、避免噪音與臭味排放,更重要的是取得在地民衆信任,這些都有賴中央與地方政府努力整合、推動。

如今中央只先求有卻不求好,配套不足出現污染疑慮,中央卻以幾近莫須有的詭辯與地方政府抗爭,在經濟、環保的第一仗,賴政府明顯失分,也讓減碳美意變成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