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當大法官被抹藍抹白或抹綠…
最高行政法院審判長王碧芳(圖)是這次大法官被提名人中唯一肯定死刑,仍被主張「反廢死」的國民黨刷下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總統提名七名大法官遭立法院全員封殺,其中劉靜怡還遭執政黨「扔棄」,總統府表明要補提名,但第二波提名時要如何說服朝野立委,充滿困難與變數。
總統第二波提名所提出的人選,不免會遭質疑「不是最優先被考慮的人」,是不是不夠優秀?此外,屆時被提名人看到即便如最高行政法院審判長王碧芳成爲這次七人中唯一肯定死刑的立場仍被主張「反廢死」的國民黨刷下來,誰能保證第二次的人事同意權投票不會又是場惡鬥?具有學術聲望地位的學者、律師、法官或檢察官有必要再淌渾水?
在野黨與部分學者呼籲總統應該與政黨協商,參考立法院政黨席次比例分配大法官名額,但這種作法也被質疑是否赤裸裸的政治分贓?憂心一旦大法官被分類爲「民進黨提的、國民黨提的、民衆黨提的」,執行職務時就算能允執厥中,但該如何撕掉「政黨推薦」標籤?
挑選大法官並非易事,若找學者,必定找曾就某專業領域發表過大量學術論文或經常投書、發表意見者,不可能找沒沒無聞或沒有學術著作者,但這樣的人到了立法院,勢必容易被攻擊「有特定立場」,類似的情形常發生在出身律師的被提名人身上。
另一問題是「連司法院院長、副院長也沒有」,總統只好指定大法官謝銘洋代理院長,但秘書長也已退職,司法院三巨頭空懸,影響的層面擴及各級法院,也攸關人民訴訟。
總統除應儘快提出適當的大法官人選,在野黨也不該爲杯葛而杯葛,否則權力分立制度崩塌,始作俑者也難贏得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