僱傭兵的前世今生

作者:彈痕

受很多影視作品和網絡小說的影響,在我們普通人眼裡僱傭兵都是非常神秘的存在。我們通常的印象裡,這些出身各國特種部隊的硬漢,或是如電影《野鵝敢死隊》裡的衆人一樣因爲生活所迫,或是如電影《敢死隊》系列裡的主角一樣因爲不甘於忍受平靜的生活。在經歷了各種嚴酷的挑選和訓練後,執行着各種九死一生又不爲人知的秘密任務。

總之一句話,這個羣體滿足了普通人所有關於獵奇與探險的想象,甚至網絡上還流傳出一個關於僱傭兵特別搞笑的梗(我只知道有這麼個梗,但不知道具體是個什麼梗,好奇的朋友還是照例自行百度好了)。但是,真正的僱傭兵是否真的如我們想象的一般神秘而浪漫呢?我們不妨從僱傭兵的前世今生開始說起,相信讀者朋友在看完之後找到自己的答案。

僱傭兵是指爲了獲取金錢利益而參加作戰的人,通常而言他們參與作戰的唯一目的就是獲得賞金。僱傭兵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職業,在古希臘時代就有關於他們活動的記載,西方最早的軍事著作《長征記》記述的就是其作者色諾芬帶領一支僱傭兵隊伍從古波斯回到希臘世界的經過。古希臘時代,各城邦沒有常備軍隊,而是由自由公民在戰時臨時組成軍隊。這些士兵們平時務農維持生計,服役期間不僅沒有糧餉,而且還要自行負擔武器、甲冑和飲食,這一點和先秦至兩漢時期的古代中國很像。

但別忘了古希臘世界地形以山地居多,適宜耕種的土地面積較爲有限,而且希臘各城邦之間戰亂頻繁,征戰期間士兵們是無法照顧田地的。於是一部分自由民開始破產,而這些人又大多久經征戰,於是便前往其他城邦甚至希臘世界以外的國家比如波斯、巴比倫、埃及、迦太基充當僱傭兵,而另一些人,比如前文所提到的色諾芬,則因爲政治原因被放逐也加入僱傭兵的行列。

早期的古希臘僱傭兵還是有着自己的原則的,比如不同自己城邦爲敵,再比如作戰結束後除獲得一定數量的報酬外,還應分得自己所繳獲及擄掠所得的財物。但到了公元前5世紀後期,這些原則便通通不復存在,只要僱主給夠報酬,僱傭兵們便會按照事先的約定奮力作戰,其餘的一概不多問。是什麼原因導致希臘僱傭兵們在短時間內集體放棄了自己的道德操守和驕傲,徹底淪爲被金錢驅使的戰爭機器了呢?很簡單,生存環境的惡化和競爭的加劇。公元5世紀末期,伯羅奔尼撒戰爭幾乎摧毀了整個希臘世界,無論雅典還是斯巴達都有大量的田地在戰爭中被毀,而作爲自耕農的普通士兵們根本無力恢復生產,只能去當僱傭兵,一時間僱傭兵市場上待僱的傭兵數量激增。

雅典和斯巴達作爲希臘世界的兩大巨頭都已經是這樣了,其餘小城邦又哪裡來的財力去僱傭這些人呢?一方面是待僱人數的激增,一方面是國內僱傭市場的萎縮,僱傭兵們爲了生存自然就只能放下原則和操守進行惡性競爭。而且,希臘僱傭兵們除了要同本國同行爭飯碗,還要同國外僱傭兵展開競爭。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雅典和斯巴達陣營都使用了大量來自色雷斯等地的僱傭兵,戰爭結束後這些僱傭兵也開始轉向國際僱傭兵市場。

這一系列因素的結果就是,到公元前4世紀的時候,古希臘僱傭兵已經基本丟棄了作爲希臘公民的驕傲,淪落到只要給錢就爲僱主作戰的境地,徹底成爲了修昔底德筆下“爲金錢而戰的人”了。諷刺的是,修昔底德的這一評價最初針對的是爲希臘服務的外國僱傭兵。到了古羅馬時代,僱傭兵雖然依舊活躍,但在很長的時間內都只作爲輔助部隊而存在,當異族僱傭兵真正成羅馬軍隊主力的時候,羅馬帝國的喪鐘也隨之敲響。

中世紀早期的時候,高度的人身依附和原始的自然經濟使得采邑制度頗爲穩固,僱傭兵一度沉寂。但到了15世紀中期以後,隨着貨幣經濟的興起,大封建主開始更傾向爲其服役的騎士們支付薪水。隨着人口的增長也產生了大量無法繼承封地的貴族後代,這些窮光蛋騎士要麼成爲盜匪,要麼靠爲大封建領主服役獲得薪水。但當時的封建主一般只在戰時才招募軍隊,所以窮光蛋騎士們通常在被僱傭的時候爲領主作戰,而作戰的間隙一般作爲盜匪。在被僱傭期間,他們服役也純粹是爲了獲得報酬而並非出於忠誠,當時有一首歌謠這樣描述勃艮第公爵查理麾下的士兵:“騎士、鄉紳、軍士和臣屬只關心一件事,那就是發餉的官何時來”。只要僱主停發薪水,他們立刻譁變或者轉爲其敵對一方效力。

中世紀晚期的僱傭兵不僅是個養家餬口的職業,甚至一度成爲某些國家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16世紀的瑞士和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就依靠爲外國提供僱傭兵獲得了頗爲豐厚的財政收入。這些僱傭兵以作戰爲職業,無論是戰場的應變能力還是組織度上都不是臨時招募的武裝農民可比擬的。

尤其是13世紀以後火藥武器進入戰場,對作戰人員的專業素養有了更高的要求,以軍事活動爲謀生技能的僱傭兵們自然也有着更高的作戰效率。因此中世紀的僱傭兵也有着不俗的戰績,身着中世紀盔甲的瑞士僱傭兵,一直到現在都依舊是梵蒂岡教廷的衛隊就是那個時代傭兵們戰鬥能力的證明。但使用僱傭兵始終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那就是忠誠度。因爲僱傭兵一旦停止發餉就會譁變,被稱爲“德意志傭兵之父”的神聖羅馬帝國元帥弗倫茨貝格就曾被鬧餉的士兵們氣到中風。目睹了傭兵們所作所爲的馬基雅維利對僱傭兵制度也深惡痛疾,呼籲建立一支古羅馬式的公民軍隊。

當歐洲常備軍制度開始確立之後,僱傭兵的黃金時代結束,歐洲各國都需要一支穩定而可靠的軍事力量爲之服務,各國經濟的發展也爲組建常備軍隊提供了資金上的保證。

一直到二戰結束後,僱傭兵才又再度興起,僱傭兵行業的重新興起與戰後大量的前作戰人員加入有關,這些人中有些是因爲退伍後無法融入戰後和平生活而選擇重操就業,前面說的《野鵝敢死隊》中的上校和手下的士兵們就屬於這一類。還有一些則是在戰時犯有戰爭罪行,爲躲避審判而成爲僱傭兵,許多前納粹德國黨衛軍成員就以這種方式躲過了國際軍事法庭的起訴。

但最主要的還是因爲戰後舊世界格局瓦解,新世界格局尚未定型,各國出於政治利益的趨勢需要在諸如西非和東南亞保持一定的軍事影響力,但在覈大戰的陰雲下又不方便公然動用本國作戰力量,於是便選擇僱傭兵這種應用靈活又無需直接承擔責任的手段。

總的來說,當代國際僱傭兵市場的繁榮主要是依靠西方國家或者政治集團作爲背後的支持者,前些年聲名大噪的黑水公司依靠的就是美國政府的軍事服務訂單,美國軍方把一些自己不方便出手的任務外包給該公司,在節約預算、降低傷亡的同時也保證自己的“乾淨”。一般來說,執行這樣的任務通常不需要作戰素質特別高的人員,當然,在某些場合下確實需要一些戰鬥力較強的人員去解決一些比較棘手的問題,但這樣的任務並非經常有,使用軍方的特種部隊也更加可靠。

所以文藝作品中那些戰力爆表的僱傭兵的確存在,但並不普遍,大多數時候的僱傭兵或者用時髦的叫法稱爲PMC(私人軍事承包商)的人武裝安保人員而已,進入戰區對他們而言僅僅只是上班而已,跟小正太搬磚和水泥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這些僱傭兵一旦失去了背後政治勢力的庇護,被清算也就分分鐘的事,號稱“僱傭兵史上的傳奇”的鮑勃·德納爾失去了法國官方的支持後連西非小國貝寧都顛覆不了。由前南非軍人組成的EO公司在失去了南非政府的庇護後更是被強制關閉。

我們之所以覺得僱傭兵們神秘高大上,其實只是因爲這些東西距離我們足夠遙遠,容易產生神秘感。作爲我們普通人來說,實際上距離這些人越遠越好,最好我們永遠不要和他們產生交集。所以,如果在交友平臺上遇到自稱僱傭兵的人,想讓你給他看點什麼的時候,你不妨友好的給他看你豎起的中指。

爲獲得賞金而作戰是僱傭兵的一個鮮明特點,但並非爲錢而打仗和服役的人都是僱傭兵,我們通常所說的僱傭兵是指《日內瓦公約》中定義的符合下列特徵的人員:(1)爲武裝戰鬥專門招募的本地人或外國人;(2)實際上參見敵對行動;(3)爲了私人所得或代表戰爭一方參加敵對行動,事實上得到的物質補償比所承諾的或者支付給同階層的戰士要多;(4)既不是戰爭一方的國民,也不是其所控制地區的居民;(5)不是戰爭一方的武裝部隊成員;(6)不是被戰爭一方的有軍事義務的同盟國派來的。

根據上述定義,在一些實行募兵制國家的軍隊中服役的人員,雖然也是爲了薪酬作戰,但並不屬於僱傭兵範疇。同樣,在一支屬於某國國家武裝力量組成部分的軍隊中服役的外籍人員,雖然也是爲薪酬而作戰,但同樣不符合僱傭兵的定義。比如我們經常會提到的法國外籍兵團,雖然其人員服役的目的是爲了獲得報酬,但他們服務的對象屬於法國武裝力量的一部分,因此他們並不能算是僱傭兵,只能算是法國軍隊中比較獨特的武裝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