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增建玻璃亭/資訊交代不清…委員審查模擬照 驚覺事情大條

故宮今年三月捲土重來再次提出「修復及再利用計劃」,仍要在故宮正館前設置大型「玻璃亭」建築物,恐遮蔽故宮整體意象。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故宮北院再修復計劃,堅持在主體建築外蓋玻璃入口亭,前年底被臺北市文資委員以十比二否決,最近又捲土重來。北市文資委員二月屆滿,前現任文資委員對此案看法不同,前文資委員說,當時審查看到巨大入口亭模擬照,才驚覺事情大條。不過,據瞭解,新上任的文資委員也有不少表示支持。

北市前文資委員王維周表示,故宮要增建當然也可討論,但團隊應清楚論述,可惜訊息一直不完整。另一位北市前文資委員陳彥良也說,審議時他最驚訝的就是該案明明已引發媒體等討論,團隊對入口亭相關訊息卻一直交代不清,也未迴應其他委員先前要求提供的說明。

文資委員換屆 部分人認同新案

北市文資委員三月起換新一屆,部分委員未獲留任,加上故宮最新提案確有縮小入口亭量體,也儘量加強溝通說明,據瞭解,不少文資委員已認同這回故宮提案。

新任北市文資委員李幹朗表示,放眼全球博物館都努力讓展品吸引更多人蔘觀,羅浮宮在正館前建玻璃金字塔,好容納更多遊客,也加強參觀外的功能。「臺灣別再自以爲故宮已經很氣派,說故宮是世界幾大博物館」李幹朗說,故宮展品固然豐富,他也支持故宮承續中國文化也吸納臺灣乃至外國文化,但重點是要繼續進步做大,否則根本連對岸博物館都趕不上,遑論國際,之前大故宮計劃已胎死腹中,新案應可帶出故宮新樣貌。

專家:融合新舊 有效規畫空間

民衆認爲入口亭會遮住故宮,李幹朗表示,故宮其實跟中正紀念堂一樣,年代都不古老,只是具特殊歷史意義;文資法所謂「阻塞觀覽通道」,也不該理解爲文資三百六十度內都不能被建築擋住,否則是強人所難,故宮也將永遠窒礙難行、在國際愈來愈退步。

續任文資委員薛琴也說,故宮現狀與最早年原貌早已不同,現代化是必然,並非一定不能蓋入口亭,重點是如何更有效規畫故宮全區整體空間。他認爲不妨放眼各國博物館現代化工程,看大家如何融合風格新舊,找到比較緩和的路徑、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