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AI科技助攻農漁產品 取得全臺第一張國際認證
▲左起爲藝隆農產總經理餘致榮、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工研院服科中心執行長鄭仁杰、工研院服科中心副執行長張傳育。(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今(11)日在智慧國際預認證創新服務展示會宣佈,運用AI人工智慧分析及區塊鏈技術,幫助國內水產養殖業龍頭廠商口湖漁類加工合作社,今年2月成功取得臺灣首張BAP認證(最佳水產養殖規範,Best Aquaculture Practices),讓臺灣成爲全球第40個獲得認證的國家。
工研院表示,BAP獲證爲沃爾瑪(Walmart)、好市多(Costco)等歐美大型連鎖超商採購供應商的必要條件,協助臺灣打入國際漁產市場供應鏈,拿到進軍美國大型連鎖量販及餐飲市場的門票,預計增加2.4億元產值,未來更可透過這個成功經驗,協助國內相關業者快速取得國際認證。
國際認證是產品行銷全球的必要條件,因各國認證程序不一,導致農漁民取得國際認證有三大痛點,一是產業外銷的國際標準認證資料繁瑣且多元,收集整理困難;二是業者不熟悉流程,導致重新驗證而錯失商機,三是疫情造成遠距國際認證不易。
經濟部技術處委託工研院開發「智慧國際預認證創新服務」(beCert),選擇GGAP及BAP兩項國際認證做爲示範,以AI技術建置智慧認證資料分析引擎(Hybrid),透過知識圖譜及深度學習,讓業者可降低國際認證時間及人力成本,促成口湖漁類加工合作社取得國際認證。
日前也協助國內最大的香蕉集銷中心藝隆農產在半年內快速取得全球優良農業規範(GLOBAL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GGAP),突破傳統貿易代理模式,成功打入國際農漁產市場供應鏈,這項服務也將擴大到化妝品業、製造業、保健食品業與電子業等產業的國際認證。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表示,臺灣是出口導向的國家,2020年農林漁畜產外銷產值超過49.1億美元,故農漁業也應該數位轉型以提升國際競爭力,爲此經濟部推動AI人工智慧新興科技改變產業發展,朝向更加智能化、數位化。
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鄭仁杰表示,「智慧國際預認證創新服務」在蒐集完業者相關文件後,即會自動分析,辨識繁雜資料,並處理成必要的資訊,這些資訊接着會被歸納與分類,依相關性鏈結,產生認證資料的規範,並快速檢查業者是否已符合各種需求不一的國際認證,將多個繁複的手續簡化爲一鍵完成,提高MIT產品搶攻全球市場。
智慧國際預認證創新服務具備三大特色,一是帶動業者數位化,建立農漁日常資料庫;二是透過AI人工智慧分析國際認證文件,一鍵可知是否符合國際認證規章,大幅降低33%人力成本;三是受疫情影響,結合區塊鏈不可更改特性,與國際驗證單位合作,打造遠端線上稽覈(Remote-audit)機制與模式,降低稽覈人員審查認證困難度及縮短50%時間,爲臺灣建立跨國驗證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