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前瞻建設」爲何治不了缺水與水污染?

工商社論》

新竹由於科學園區的發展,爲我國經濟重鎮,備受政府關愛,然而即使如此,河川污染情況依然頻傳,近期新竹地區供民衆飲用水的頭前溪及鳳山溪,迭遭嚴重污染,民衆欲求一干淨的水喝而不可得,這對於前瞻基礎建設無異是一大諷刺。

蔡政府於2016年執政不久,即推出逾8,000億的前瞻基礎建設,由於預算龐大,因此循特別預算舉債編列,前瞻建設中最重要的一項正是「水環境建設」,編列逾1,000億的經費,當年的報告在《願景與目標》指出:「水資源爲國家經濟發展重要基礎建設,攸關全民安全及生活品質,本計劃將以水與發展、水與安全及水與環境三大建設爲主軸,結合治水、淨水、親水,營造不缺水、不淹水、喝好水及親近水之優質水環境…」

前瞻建設爲期八年,今年已進行到第七年,政府在開發水資源上所做的努力雖值得肯定,然而從結果論,這些年可說是年年都面臨缺水危機,每年春季除了翡翠水庫仍豐沛,全臺水庫幾乎個個見底,這雖可推給氣候變遷與百年大旱,然而2016年之所以提出水環境的前瞻基礎建設,不就是要因應氣候變遷的風險嗎?何以到最後仍得由總統、院長向老天爺祈雨?同樣的情景,年年上演,施政淪落至此,讓人不勝唏噓。

缺水可以推給老天爺,說是氣候異常造成的,然而,水污染還好意思推給老天爺嗎?供應新竹民衆飲用水的頭前溪,其上游緊鄰竹東垃圾場,水源保護區居然出現這種情況,實在匪夷所思,當年前瞻基礎建設聲稱要讓大家「喝好水」,七年過去,頭前溪的污染日益嚴重。此外,同樣在新竹的鳳山溪,上游工廠林立,屢遭污染,危及民生用水。政府不是要大家喝好水嗎?當年前瞻建設到底是怎麼規劃的?相關部會必須好好反省。

我們要提醒當局,政府長期以來投入水資源的預算及資源極其可觀,然而與投入的資源相比,成效甚微,早在1996年行政院提升國家競爭力小組已把改善河川列入施政重點,當年除了擬定全面流域政策,以污染源、涵容能力來檢討污染削減量,更擬定計劃加強污染源的管制與輔導,以減低事業對環境的影響,這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這些政策若能加以貫徹,哪有今天鳳山溪、頭前溪這樣的污染?

在前瞻基礎建設之前,政府也曾提出八年800億的治水預算,長期以來政府如此重視水環境,但每年臺灣地區依舊在春天缺水、秋天淹水,以及河川污染的陰影中過日子。這顯然已不是預算、資源不足的問題,而是各級政府到底有沒有把治水當一回事來處理,若真有心處理,20多年來計劃有了、預算也有了、法令也有了,何以情況依舊未能改善?

我們認爲,現行政府對計劃的管考只着重於預算達成率、預算實現率是不足的,這兩者只能評估計劃所獲得的經費在一年內被執行多少,再不然就是經估驗後付款的情況是如何,充其量,只能反映計劃執行的進度,卻無法告訴我們品質如何。然而,計劃的目的本不在於把錢花完,而是要把工程做好,非僅如此,更要在日後達成預期成效,這纔是一個成功的計劃。回顧1996年以來政府所推動的治水計劃無計其數,所編列的特別預算屢創新高,如今非僅不缺水的目標達不到,不淹水的期待也常落空,更悲哀的是,今天就連喝口好水也是奢求,治水20餘年而成績如此,實在讓政府蒙羞。

當年前瞻建設計劃的前言這麼說:「因應氣候變遷,國土安全之需求,必須對供水、排水、防洪、污水處理做全面的水資源環境建設,以強化國土韌性、因應環境衝擊、同時爲未來30年產業之發展奠定根基。」遺憾的是,計劃執行七年以來,困境依舊,如何能爲未來30年產業發展奠定根基?

我們呼籲,陳院長立即召集相關部會反省這一問題,務必找出施政盲點,以徹底改善臺灣的水環境,若不以此事爲大事,只想讓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未來就算再編八年800億,甚至八年8,000億的預算,也於事無補,徒然浪費預算而已,而臺灣水環境也終將不可救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