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論忽隱忽現的經建目標
工商社論》
本來該在去年底或今年初公佈的2023年我國經建目標(或國發目標),迄今仍未公佈,經建目標指的是政府循經建計劃以提升經濟成長,穩定物價,降低失業的目標,通常會有較高的期許,以敦促相關部門施政,增進總體經濟的動能。
我國自1953年起開始執行四年一期的經建計劃,藉以擴充公共建設,簡化行政流程來吸引投資,帶動經濟成長,今天帶動臺灣出口的半導體產業,可以追溯到在第六期的四年計劃(1973~1976年),當年政府爲發展積體電路,於工研院成立電子研究所,隨後更在1980年的經濟建設十年計劃裡,把電子及資訊工業列爲策略性產業,作爲未來政府施政的重點,這些長期的計劃,如今已取得重大成就,經建計劃的重要,於此可知。
自1953年以來,政府的經建計劃有十年、六年、四年及各年的經建計劃,彼此遙相呼應,爲促使計劃確實執行,也會訂目標,包括經濟成長、通膨率、失業率及每人GDP,執政者希望藉這些計劃來提升國民福祉,因此除了有四年的經建目標,也有年度的經建目標,以2000年爲例,經濟成長的經建目標是訂在6.1%,最後實現是5.8%,低於目標,又如2021年目標是3.8~4.2%,最後實際成長6.53%,則高於目標。經濟表現高於目標,可能是全球景氣比預期好,也可能計劃執行效率提升。反之,表現比預期差,也可能是全球景氣反轉,未必是政府的過失,對於達標與否自應詳實檢視,予以調整,這纔是定目標的用意。
遺憾的是,十多年來經建目標經常成爲立法院說嘴的焦點,多數立委不問計劃,只問是否達成經建目標,一旦不如目標,便遭立委嘲諷,立委甚至提案要達成經建目標,經建會主委的年終獎金才領得到。事實上,何止經建目標,連主計總處的經濟預測也常是被揶揄的對象,2012年由於景氣不如預期,主計總處連續九度下修經濟成長預測,被立委譏爲「九降風」,調侃主計總處預測失真。爲解立院之危,次年主計總處把一年八次預測減至四次,如此就不致於有九降風之譏了。
不只如此,2015年底國發會(前身爲經建會)在公佈次年經建目標後,也宣佈日後只會公佈四年計劃的目標,不再公佈年度經建目標。一個臺灣經濟發展史上如此重要的經建目標,竟如此走入歷史,令人錯愕。然而,有立法院這種不明就理的問政風格,自然就會有部會這種爲求自保的反應,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對國家經濟發展極爲不利。
2015年底國發會雖宣佈不再公佈年度經建目標,但隨後上任主委陳添枝認爲年度經建計劃及目標宜繼續維持,因此直到2019年,年度經建計劃、目標一切如常公佈,但在沒有事前預告下,2020年經建目標忽然消失,對此,國發會表示將在年中發佈四年經建計劃時同時公佈年度目標,7月果然公佈了四年計劃及目標,但年度經建目標依舊闕如,新上任的主委龔明鑫表示:「今年已過一半了,就不公佈了,不過,今年底會公佈明年的經建目標。」
於是2021年、2022年的年度經建目標如期公佈,但這兩年雖有經建目標,卻未見年度經建計劃(年度國發計劃),按理說計劃與目標是彼此聯結纔是,有目標而無計劃,說明年度經建目標,在本質上已非昔日的經建目標,恐爲期不久了,果然,今年(2023)經建目標再度無聲無息的消失。
事實上,自2015年宣佈未來不再發布年度經建目標,情況已出現變化,近年忽隱忽現已成常態,這樣似有若無、聊備一格的經建目標,與昔日引領檯灣經濟起飛的經建計劃、經建目標已相去甚遠,我們認爲國發會應該對經建目標的存廢,說明清楚,要廢就明快的廢,要留就認真的留,近年這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作法,實不可取。
早年出任經濟部長、財政部長,並長期推動經建計劃的李國鼎曾說:「經建計劃的設計必須展望未來,使將來可能發生的問題提前知道,尤其是基本觀念的改變。」經建計劃之所以有十年、六年、四年及年度之別,就是希望讓長期的展望得以一步一腳印的在年度計劃及時調整與改進,並更新觀念,這是前人的智慧,如果國發會認爲四年計劃已足矣,那也該很清楚的告訴大家自己的決定,以忽隱忽現的經建目標來考驗大家的記憶力,實非善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