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中考”成績單出爐:鑫元、創金合信等營收同比增長,多家公募淨利潤同比下滑超50%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易妍君 廣州報道
隨着上市公司半年報的披露接近尾聲,部分公募基金公司2024年上半年的經營業績陸續曝光。
就目前已公開的數據看,今年上半年,多數公募基金面臨營收、淨利潤雙雙下滑的壓力。其中,一些中小基金公司的經營業績滑坡十分明顯,淨利潤降幅超過80%;大中型基金公司中也不乏淨利潤降幅超過20%的案例。
但也有個別銀行系公募基金迎來“春天”。如鑫元基金、興銀基金的上半年經營業績均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鑫元基金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了70%。
受訪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今年以來,爲了響應監管要求和應對行業激烈競爭,許多基金公司主動降低了基金管理費率,直接導致收入和利潤減少。同時,在市場低迷的背景下,部分基金公司沒有做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或是業務結構較爲單一,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導致經營業績下滑。
4家增長 VS 16家下滑
據記者粗略統計,截至8月27日,至少有22家公募基金公司2024年上半年的經營數據,隨其參控股股東半年報的披露而揭曉。這些公司以中小公司爲主。大中型公司中,只有華夏基金、廣發基金、鵬華基金、景順長城基金、諾安基金的經營數據已被公開,其他頭部公司的經營業績暫未披露。
從經營業績增速角度看,在目前已知的數據中,除了個別銀行系、券商系公募基金實現逆勢增長,其他多數公募基金的經營情況步入下滑區間。
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鑫元基金、創金合信基金、興銀基金、長盛基金、長信基金的營收均實現同比增長;上半年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的基金公司則包括:鑫元基金、長城基金、興銀基金、長盛基金。
其中,今年上半年,鑫元基金的營收、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了17.94%、70.78%;興銀基金的營收、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了48.69%、51.67%;長盛基金的營收、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了7.03%、3.52%。
上半年,長城基金的營收同比下降了9.58%,但淨利潤同比增長了7.05%;創金合信基金的營收增長了1.87%,但淨利潤下滑了35.21%;長信基金營收同比微增了0.48%,淨利潤同比下降了27.27%。
除此之外,其他16家已公開經營情況的公募基金,上半年營收、淨利潤均呈現下滑態勢。
其中,中小基金公司的淨利潤降幅較大。例如,今年上半年,浙商基金、中郵基金分別實現淨利潤23.57萬元、1321.20萬元,分別較去年同期下降了99.23%、81.39%。
同時,今年上半年,財通基金、諾安基金、南華基金的經營業績下滑明顯,這3家公司的淨利潤分別同比下降了54.05%、49.58%、44.07%。此外,浦銀安盛基金、西部利得基金、鵬華基金、廣發基金、景順長城基金、國海富蘭克林基金、興業基金、方正富邦基金的淨利潤降幅均超過20%。
還有一家基金公司的業績由盈轉虧。今年上半年,東吳基金錄得淨利潤-177.36萬元;去年同期,該公司實現淨利潤350.38萬元。江信基金也處於虧損狀態,上半年,該公司實現淨利潤-1582.37萬元。
分化背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經營業績實現同比增長的基金公司,除了有基數小的優勢,還存在“固收產品規模佔比較高”這一共性。
以銀行系公募基金爲例,根據WIND統計,截至今年6月30日,鑫元基金的管理規模爲2084.29億元,其中,該公司旗下債券型基金的資產淨值合計爲1242.12億元,在其管理規模中的佔比接近60%;同時,該公司旗下貨幣型基金的資產淨值合計爲815.11億元,而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的資產淨值合計僅爲20.21億元。
並且,對比去年同期,鑫元基金管理規模的增量也主要來自債券型基金。截至去年6月30日,該公司旗下債券型基金的資產淨值合計爲800.26億元。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鑫元基金旗下債券型基金的資產淨值同比增長了55.24%。
同爲銀行系公募的興銀基金也是類似的情況。截至2023年6月30日,該公司旗下債券型基金的資產淨值合計爲568.91億元;到了今年6月30日,其債券型基金的資產淨值增長至686.75億元,在公司管理規模中的佔比超過50%。
排排網財富理財師姚旭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在今年的市場環境下,銀行系基金公司的優勢表現在幾個方面:第一,銀行系的基金公司能夠依託母公司獲取穩定的資金支持,在市場波動較大的情況下,有助於保持公司運營的穩定性。第二,銀行作爲傳統金融機構,擁有龐大的客戶羣體和廣泛的銷售網絡,這使得銀行系基金公司在營銷獲客方面具有天然優勢。第三,銀行系基金公司在風險管理方面具有較高的標準,可以對市場風險進行更爲精確的把控。
不過,在今年上半年淨利潤下滑幅度較大的基金公司中,同樣也有固收規模佔比較高的,如財通基金、興業基金等。截至今年6月30日,在這兩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規模中,債券型基金資產淨值的佔比均超過60%。
換言之,導致基金公司上半年業績下滑的原因,絕不只產品佈局這一個方面。
姚旭升談道,首先,爲了響應監管要求和應對行業激烈競爭,許多基金公司主動降低了基金管理費率,直接導致收入和利潤減少。其次,上半年A股市場持續震盪下跌,投資者避險情緒升溫,基金公司面臨較大的銷售壓力,導致規模下降、收入減少。再次,在市場低迷時期,部分基金公司沒有做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較高的運營成本影響了經營業績。最後,部分基金公司的業務結構較爲單一,主要集中在主動權益類基金上,當權益市場出現大幅波動,經營業績也會受到衝擊。
壓力與應對
在費率改革、市場環境急劇變化的雙重壓力下,部分基金公司開始積極謀變,或是通過完善產品線、均衡發展來提升自身競爭力,或是發力特色化產品以求在創新產品領域突出重圍。
東吳證券在其2024年半年報中指出,下半年,東吳基金將進一步強化投研能力建設,優化投資策略,推動產品業績和排名穩步提升,打造基金公司核心競爭力。加強外部引進和內部挖潛相結合,積極拓展銷售渠道,將產品業績優勢轉化爲管理規模增長。增強機構合作,進一步拓展蘇州及江蘇地區的潛在REITs項目。
國海證券2024年半年報提及,下半年,國海富蘭克林基金將密切跟蹤市場變化,不斷加大研究力度,優化完善投資方法;進一步鞏固權益及海外投資優勢,不斷提升市場品牌效應,同時完善固收產品線,穩步做大固收規模;深耕優質傳統渠道,並不斷深入與新渠道及券商渠道的業務合作,通過IPO、持營循環做大管理規模,擴大有效客戶數量,提升戶均持有規模……此外,將充分利用股東優勢,全面推動國際業務發展,拓展新的業務增長點。
不過,當前公募基金行業仍然面臨多方面的壓力。
姚旭升指出,基金經理離職率創歷史新高,人才的頻繁變動可能對產品的穩定性和持續性產生負面影響;基金清算數量增多,發行數量和份額出現下滑,這種情況不僅導致基金公司管理規模下降收入減少,還會打擊投資者信心;監管政策日趨完善,投資環境愈發複雜化,對基金公司的市場適應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
姚旭升建議,基金公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調整:第一,建立更爲公平、合理的薪酬體系,以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完善晉升機制和職業發展路徑,提升員工歸屬感。第二,加大對投研團隊的投入,提升研究深度和專業水平,建立完善的風控體系,提升產品業績的穩定性。第三,持續關注市場動態和政策方向,及時調整投資策略和產品組合,以適應市場環境和監管政策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