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問題癥結在缺駕駛

9月22日東海大學一名學生不幸遭公車撞擊身亡,發生此事後,許多公車經過路口時,已會特別停下停等路人。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黃寅/攝影

臺中市公車撞死女大生後,要求重罰肇事駕駛與客運公司的民意洶洶,部分網路鄉民繪聲繪影渲染客運公司後臺很硬,纔會讓長期重金補貼公車的市政府有意縱容,不敢下重手收回路權。

職業大客車駕駛素質是民衆長期詬病的老問題,駕駛人力嚴重不足主宰着整體經營環境惡性循環,這不是客運公車公司冷血,也不是地方交通主管機關放任不管,公車客運就這樣卡在無能爲力的深淵中,問題癥結來自「缺駕駛」!

客運駕駛人力原本就有高齡老化現象,後疫情時期持續外流惡化,電商物流暨外送業再吸走大批年輕就業人力;在新血補充無門情況下,客運業者可以維持既有人力規模與車次密度已是萬幸,無法大刀闊斧有效汰除不適任員工,甚至不得不降低擇才門檻。當客運公車脫班成爲家常便飯後,政府手上也失去政策裁罰威嚇力,因爲根本沒有其他公車同業可以補位,行政處分唯一後果就是再減班乃至於路線停駛,民意強烈反彈與民意代表大聲抨擊後續連串反應在所難免。與其沒有公車可搭,只好繼續忍耐現有品質不佳的公車,這就是地方大衆運輸的殘酷現況。

公車客運駕駛不足是全臺普遍性問題。臺北市公共運輸處統計,二○二三年公車駕駛缺工超過一千五百人,爲近五年來最高。交通部正大力推廣TPASS通勤月票,搭乘客運公車經濟負擔變輕了,卻變成「有乘客沒司機」,尖峰時段運能嚴重不足,民怨沸騰,不少通勤學子甚至放棄跨區就讀。公車客運駕駛人力「生食都無夠,哪有通曝幹」,交通部提升公共運輸運能淪爲政策芭樂票。

公車客運駕駛人力短缺屬長期持續的結構性問題,即使臺北市交通局已向中央提議開放外籍移工擔任駕駛員,無奈短時間內似乎看不到任何問題解決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