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考古領隊,一探“武王墩”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一皖高峰工作室 吳焰 王珏 李俊傑 陳浩 陶濤
“壽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以東,有古代大、中型墓葬區,大家看到的武王墩是其中最大的一座。”4月16日下午,在古墓頂部西南角,圍繞墓葬發掘、價值意義等社會關切,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武王墩墓考古發掘隊領隊宮希成向記者娓娓道來。
武王墩墓位於淮南市三和鎮徐窪村,北依舜耕山,南爲開闊平地,西距楚都壽春城十餘公里,是迄今考古發掘最高等級的楚國墓葬。因其歷史上多次被盜,地下文物安全面臨威脅,爲保護歷史文化遺產,2020年,國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對武王墩墓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考古現場。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爲何說“最高等級”?
說武王墩墓是迄今考古發掘的楚國最高等級墓葬,並非信口開河。
首先是古墓面積大。站在古墓頂部,宮希成介紹道,武王墩主墓(一號墓)外圍設有獨立陵園,平面近方形,四周爲環壕,環壕周長約5千米,陵園總面積約1.5平方公里。陵園內有車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遺蹟,其中車馬坑南北長約148米,是目前所知楚系墓葬中最長的車馬坑。
出土文物。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其次是分室多。現場可見,墓坑底部呈方形,邊長約22米,中心用巨大枋木構築槨室。槨室平面整體呈“亞”字形,中心爲棺室,四周各有一個邊室,邊室內部又以枋木構築牆體一分爲二。也就是說,整個槨室被分隔爲九室,爲目前所見楚系墓葬分室最多的。
最後是文物精。“已提取的文物中,漆木器數量、種類空前。主墓東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測口徑超過88釐米,大於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鑄客大鼎)。”宮希成說。
出土文物。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墓主人會是誰?
自武王墩墓考古挖掘以來,坊間對古墓主人身份的猜測從未間斷。其中,有不少聲音直指楚考烈王,依據如下。
武王墩墓等級高,或爲楚王墓葬。衆所周知,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遷都壽春。此後的18年間,共有楚考烈王、楚幽王、楚哀王和負芻4位楚王生活在此。
用排除法來看,同處淮南的李三孤堆是學界確認的楚幽王墓,可以首先排除;楚哀王在位兩個月即被負芻門客殺害,負芻則於公元前223年爲秦國俘虜,這兩位楚王大概率不會在淮南一帶留有大墓。那麼,剩下的只有楚考烈王。
“武王墩墓的主人是誰,在發掘前包括現在,我們都有一個預估、判斷,但這並不是最終結論。”對於大家的猜測,宮希成迴應道,確定墓主人需要找到明確的指向性證據,武王墩墓的考古發掘,現在只進行到三分之一,離全面瞭解古墓內容還差得很遠。
記者得知,目前,考古發掘隊把主要時間、精力放在發掘及安全地把文物運至文物保護實驗室,解讀文物是下一步工作的重要內容。所以,尚不能對墓主人身份下結論。
出土文物。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考古發掘意義何在?
武王墩考古發掘的意義是重大的。4月16日上午,由國家文物局主辦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武王墩”進展工作會在淮南舉行。會上,宮希成從三個方面解讀了考古發掘的階段性成果及意義。
一是主墓規模巨大、結構複雜、內涵豐富,爲研究楚國高等級陵墓制度和陵園設計規劃、埋葬習俗等問題提供了實例。
出土文物。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二是武王墩墓的墓葬形制、營建工藝、出土文物代表楚文化最高成就,較全面地反映出戰國時代楚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社會圖景。已發現的各類重要跡象,刷新學界認識,具有重大學術價值。
三是古墓形成於大一統國家即將孕育誕生的關鍵時期,對研究那一時期歷史演變和秦漢中央集權大一統國家及文化形成,都具有重要意義。
考古現場。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下一步有何規劃?
儘管考古挖掘已有4年,但仍有大量工作亟待去做。
“目前,主墓正在進行槨室內發掘,計劃在高溫季前完成主要野外發掘工作。文物保護工作同步推進,同時啓動發掘資料的整理研究工作。”走出作業區域,宮希成透露,爭取本年度內全面完成主墓考古發掘工作。
另據瞭解,淮南市正結合武王墩考古發掘進展,積極推進武王墩墓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建設。現已編制《武王墩考古遺址公園規劃(2023年—2035年)》,計劃以武王墩墓遺址本體及其歷史環境爲基礎,打造一個5600畝的集保護、展示、休閒等功能爲一體的考古遺址公園。
“我們力爭通過十年左右時間,將武王墩墓申報成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將武王墩墓考古遺址公園申報成爲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淮南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鄔平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