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白冷圳的兒女》繪本,用雙腳悅讀臺灣
彰化生活美學館23日帶領34人跟着《白冷圳的兒女》繪本, 走入時空隧道,參與這一段人與人、人與土地共同走過的故事。(彰化生活美學館提供/盧金足臺中傳真)
走讀臺灣也走訪大自然,參與活動的民衆,發現螳螂自在的在帽子上散步,大爲驚喜。(彰化生活美學館提供/盧金足臺中傳真)
走讀臺灣爲文化部志在創造「走」與「讀」之連結,將「走讀臺灣」作爲臺灣響應世界閱讀日之特色活動與指標品牌。(彰化生活美學館提供/盧金足臺中傳真)
白冷圳爲臺中新社地區的「生命之水」,彰化生活美學館23日帶領34人跟着《白冷圳的兒女》繪本, 走入時空隧道,參與這一段人與人、人與土地共同走過的故事。
走讀臺灣爲文化部志在創造「走」與「讀」之連結,將「走讀臺灣」作爲臺灣響應世界閱讀日之特色活動與指標品牌
。
「走讀中臺灣─生態文化路徑」-白冷圳探索,由彰化生活美學館主辦,帶領來自中臺灣近40名民衆,由在地導覽員的引導,經歷一場人文、生態與工程技術的魔幻旅程。
彰化生活美學館組長黃維忠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5年將4月23日定爲世界閱讀日在希望民衆享受閱讀書本的樂趣,同時促進出版及版權。
文化部自2017年開始共同響應推動世界閱讀日,透過設置閱讀角、結合閱讀大使、縣市及書店閱讀串聯行動等多元活動。
2019年以「走讀臺灣」爲主題,推動「文本」結合「走讀文化路徑」的閱讀體驗推廣活動,帶領民衆透過行腳過程體驗在地節慶、瞭解文史事件並認識相關著作,產生對閱讀文本內容之興趣,共打造超過百條走讀路線。
白冷圳是供應新社地區居民用水、灌溉農作物的「生命之水」,白冷圳由大甲溪上游白冷(海拔554.99公尺)取水,至協成裡「圓堀」(海拔531.5公尺),全長16點6公里,落差僅23.49公尺。
從圓堀支出分圳向外擴增灌溉範圍,馬力埔、水底寮、鳥銃頭、矮山坑與大南等地,灌溉面積達788.24公頃,大隧道有7座,小隧道有15座,合計是22座。
有阿寸溪、抽藤坑溪與矮山坑溪三座倒虹吸管,其中以抽藤坑溪倒虹吸管最俱規模,當時堪稱遠東最大水利設施。
走讀由4名喜愛自然與文史的導覽員帶領,從五號渡槽開始一路跟著白冷圳來到種苗改良繁殖場,除了白冷圳的解說,還有自然體驗、生態導覽,讓參加學員直呼過癮。
參與活動的申小姐說,體驗一場精采的走讀,與新社的自然景觀,歷史建築、文化景觀有了一次難忘的心靈交流。
一名王姓學生在學校老師帶領下,對中部地區的水利設施已有相當程度瞭解,經過今天走過這一趟,印象更深刻。
參加學員對文化部規畫以走讀方式,閱讀臺灣,讓民衆更貼近這一塊土地,應該要儘量開發不同的路線,讓更多人可以藉由這個方式認識我們所居住的美麗寶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