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一百歲 市政啓新頁
2021國慶煙火在高雄,期待絢麗花火驚豔港灣。(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觀光局)
2020年,高雄從「打狗」改制更名滿一百週年,此後更成功爭取到「2021國慶煙火」、「2022臺灣燈會」盛事,在港灣燈火閃耀的背後,高雄的體質和氣質,在這一年間是怎樣轉變的呢?
許多高雄人說「高雄不一樣了」,但究竟是哪裡不一樣呢?地景在改變、產業在蛻變,速度快到我們來不及比對「過去」和「現在」。此刻,就讓我們將這一年以「慢動作」在紙上播放,從「交通建設」、「產業轉型」、「增加就業」及「改善空污」4個角度,一窺高雄向前的軌跡,與未來行進的方向。
交通建設,爲公共運輸創造最大效益
山海河港建設的蓬勃,看見高雄嶄新的城市風貌。(攝影/Carter)
不管是自家的巷口、每日來往通勤,甚或開車出遊,高雄人能明顯感受到馬路和交通風貌,變新也變好,這已成了高雄人的熱門話題。例如大家熟悉的「中博高架橋」引道,只用9天就拆除完畢,縮短用路的不便;具歷史價值的「高雄願景館」帝冠式建築(舊高雄火車站),也將在今年移回原址的中軸線上,代表鐵路地下化階段性的成果。輕軌大南環正式營運,在港灣周邊扮演運輸樞紐,迴應許多市民的期待。
耳熟能詳的「高雄十大路」印象,在這段時間內,已加入鐵路地下化、輕軌、捷運路網延伸等元素,交織成便捷新穎的路網,讓交通活了起來。YouBike微笑公車2.0、iRent、WeMo、GoKuBe和GoShare,你會想到的共享運具幾乎都登陸高雄了,一轉眼,這裡成爲全臺唯一擁有公共自行車、共享電動自行車、共享電動機車、共享電動汽車的城市。最讓市民開心的是,交通政策並非離開都會區就形同沙漠,「公車式小黃2.0」支持偏鄉運輸,預約就能到府接送,就算是住「莊跤」(鄉下),也不怕沒車出不了門。
鐵道地下化後變身爲綠廊道,讓高雄的城市景觀再升級。(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工務局)
輕軌新生活,藝文觀光軸帶成型。(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產業轉型,半導體高雄隊正逐步成形
亞洲新灣區5G_AIoT創新園區。(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經發局)
許多人都說,高雄污染難免嚴重,因爲是拚經濟的代價,但產業進化與成長有其歷程,高雄人有科技夢,也想要與時俱進,陳其邁市長宣佈「亞洲新灣區5G AIoT創新園區」、「半導體高雄隊」以及「投資高雄事務所」啓動,就是最有力的宣誓,也已經交出亮麗的成績。
「5G AIoT創新園區」由中華電信領軍,有微軟、思科等31家大廠正式進駐,鄰近的臺壽大樓,作爲亞灣新創基地,也已被想進駐的廠商預約額滿;爲解決企業問題、爭取投資的「投資高雄事務所」,在今年第一季結束時,傳出捷報已斬獲投資金額3300億。量提升,質也在變化,「半導體高雄隊」不負衆望正在成形,包括穩懋、穎崴、華爾卡、英特格等世界大廠紛紛進駐,高雄年輕人不必北漂竹科、內科,留在家鄉也有機會成爲科技新貴。
「仁武產業園區」有265家廠商洽詢,技術先進、高產值、低污染、高薪資的產業得以優先入園;「橋頭科學園區」正進行環評,已有15家上市公司簽定合作意向書,高雄的產業正在加速轉型。
橋頭科學園區積極招商引資,加速高雄產業轉型,也創造在地優質的就業機會。(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經發局)
增加就業,讓年輕人敢生能養
新創產業入駐高雄,增加高雄創意色彩。(攝影/曾信耀)
新冠肺炎爆發以來,老百姓最關注的,除了順利接種疫苗,就是保住工作、可以就業。剛踏出校門、進入職場不久的年輕朋友,是百業蕭條中的最大受害者,由於不景氣,求職、轉職變得困難,他們如同揚帆待發的船受困於港灣。今年四月底,青年局整合了產官學資源,輔導年輕人探索職涯、找到適才適性的工作。此外,青年創業基金加碼到4億,提供創業者最實質的補助,甚至在重點場域提供5G AIoT、亞灣區租金利息、薪資補貼等;無論各行各業,有意願即可申請數位行銷電商轉型輔導,讓想突破窠臼的人,有本錢勇敢嘗試。
除了工作和職場,生活各面向的支持,才能讓年輕人在這個城市有幸福感。下班後想運動?鳳山運動中心已開始營運,未來高雄還將再蓋5處運動中心,讓大家好好健身;減輕年輕人負擔的社會住宅已陸續完工,未來將遍佈13個行政區。爲鼓勵生育,110年8月「未滿2歲兒童育兒津貼」及「托育補助」新制加碼千元,高雄市坐月子到宅服務則率先於5月將原本補助80小時(價值2萬元)提升至100時。公共托育據點明年預計達51處,公共幼兒園建置比率也將在111年預計躍居六都第2名,種種政策都是要讓年輕人敢生、能養,好好在高雄生活。
鳳山運動園區是高雄市首座市民運動中心,讓市民擁有優質的運動休閒空間。(提供/高雄市政府運動發展局)
改善空污,掌握能源轉型的5大原則
高雄空氣污染的這道陰影,已逐漸淡去!檢測數據顯示,與2019年相較,2020年空氣品質指標PM2.5年平均值降10.7%,是歷年最低;PM10年平均值及日平均值降幅12.7%,已符合空氣品質標準,可脫離三級防制區;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各減少11.4%和5.3%。累積4年(2020至2023)污染物預計削減達26176公噸,已超過國家2025年減量標準。
高雄空污總量,七成以上來自於前20大企業工廠,市府持續要求這些大企業更新設備、改善空品,例如積極拜訪興達電廠,與他們溝通後,同意原本4部燃煤機組在秋冬停止2部運轉;中鋼則承諾於今年停燒生媒。高雄市掌握「減煤、增氣、綠電、反核、區域均衡」5個原則進行能源轉型,去年9月加入無媒城市聯盟,宣示了高雄市的決心,接下來將持續用氣電綠電換燃煤,推動綠能發展。
高雄推動綠能發展的推手「綠地專案推動小組」預估,持續設置太陽光電和「漁電共生」後,可減少大林電廠一部燃煤機組1/2發電量。原本以觀光漁市聞名的興達港,在108年設立「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後,海港人之夢也立體了起來,將成爲亞太離岸風電最重要的基地之一,更可活絡當地的經濟、促進漁港轉型。靠着一步步積累,空品改善和綠能逐步走進你我生活,高雄未來不只有全臺最好的天氣,也將會有好空氣。
公園融入科技太陽能板裝置,節能環保又美觀,是高雄居民休憩的好去處。(攝影/Carter)
高雄曾揹負着全臺國土開發、城市規劃不均的命運,與「重工業城市」畫上等號,但在不斷求變的城市治理思維中,高雄也已完成了五輕關廠、中油總公司改籍高雄等重要里程碑,步入下一輪的更新。高雄的基礎建設、產業實力都在大步進行中,而高雄人也睜開雙眼期待着。這個有海派性格的港灣,是許多人魂牽夢縈的故鄉,也是國際上知名的城市,讓在高雄生活的我們,一起來期待,高雄的下一個百年!
本文作者:沈駰、林子涵
《Takao樂高雄》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