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長專訪-高雄市長 陳其邁祭雙軸轉型 創綠色商機

高雄市長陳其邁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高市府提出數位與淨零「雙軸轉型」的解方,除了強化國際連結,並將透過負碳技術的商轉平臺,創造綠色商機。圖/本報資料照片

更多《面對面》新聞 請上工商時報官網

陳其邁面對面專訪摘要

面對2050碳中和的挑戰,高雄因爲傳統重工業結構佔比高,而更加迫在眉睫,高市府提出數位與淨零「雙軸轉型」的解方,除了強化國際連結,並將透過負碳技術的商轉平臺,創造綠色商機。

高雄市長陳其邁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高雄發展智慧城市除了數位轉型,淨零轉型如果未能同步進行,是不行的,因爲在歐盟的CBAM與美國的CCA等法規要求下,產業競爭成本必定大增。

爲強化淨零轉型,高雄在今年3月下旬的智慧城市展,首度舉辦City COP永續城市論壇,議題與杜拜COP28的相關主題一樣,邀請很多城市,針對每個城市的不同樣態,彼此分享經驗,落實區域治理。

由於每個城市有不同的發展策略,產業結構也不同,例如高雄與臺北碳排的結構就不同,高雄光是中鋼的碳排,一年大概就2,000萬噸,臺北市一年才1,100萬噸,「中鋼一家公司一支菸囪,就等於臺北全部的碳排。」

負碳技術商轉平臺 加速減碳

「我當然要先管煙囪」,陳其邁指出,中鋼透過鋼化聯產、負碳技術、減碳技術來降低碳排,積極的話,甚至可以輔導下游企業進行減碳,進而產生碳權,「我們就是以碳的結構,碳運算的精神,來推動淨零轉型。」

更重要的是,透過南臺灣傳統產業的負碳技術商轉平臺,加速減碳技術落地高雄,創造綠色商機,形成不同的產業模式及綠色產業鏈,陳其邁說:「這是一個藍海市場,譬如說,有一間專業生產馬達的公司,在日月光做的不錯,高市府就介紹給中鋼,中鋼說這個很好,也會介紹給其他下游廠商。」

陳其邁表示,高雄的負碳技術商轉平臺已是進行式,有一些減碳技術、減碳、碳盤查的廠商已進駐慶富大樓,例如SAP從事資訊服務,中油、李長榮等好幾家大廠都是SAP的客戶。

高雄以工業碳排爲主,以螺絲成品銷到歐盟爲例,碳排足跡的結構60%是中鋼的上游原料,大約40%則是來自於下游,中鋼做爲龍頭老大,壓力很大,高市府一定要幫助他。

因此陳其邁經常建議金管會,應該要根據碳權多少給予企業補助或者融資,例如中鋼假如碳減很多,就應獲得比較多的錢,不能「隨便亂槍打鳥,說借錢做減碳就給」,這樣才比較公平,對中小企業或者是傳統產業,纔有實質獲利。陳其邁再次強調,綠色融資必須根據碳權的多寡,決定補助的金額,這樣對傳統產業比較合理。

首創淨零學院 培育綠色人才

減碳除技術、資金,人才的培育,更是高雄淨零轉型的重要一環,他說:「其實這是中央要做的事情,但因爲我們在第一線,所以先做。」結合全臺各地的大學教授和專家,像率先成立淨零學院的清大範建得教授等,同步與國際接軌,且高雄自己出錢。

陳其邁指出,淨零學院針對科技、鋼鐵、石化等不同產業,設有專班,學費一場大概是2.3萬元,每一個人由高市府補助1萬元,很便宜,且都是專家上課,學員不會花冤枉錢,「在外面應該要7萬~8萬元」,高市新聞局長項賓和就已有兩張證照,且都是TUV國際認證。

碳權要進行國際交易,一定是GOLD STANDARD那種大公司認證,大家纔會比較認可,碳盤查、驗證品質要很好,「我們高雄是國際標準」,但如果沒有國際沒承認就沒用;爲與國際市場接軌,高雄已提前部署。

陳其邁也鼓勵中油、臺電參與國際碳權合作計劃,然後應用在高雄,例如現在大家在講的氫能,如果去巴布亞紐幾內亞做水力發電,電解水產生氫,氫就運至高雄,直接輸送到中鋼或者是臺電興達港,此一國際合作取得的氫,本身又有碳權,在高雄的中鋼又可以減碳,用氫取代煤,一舉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