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南區焚化廠爭議 多專家學者支持BOT案

高雄南區焚化廠建廠營運已超過20年,高市府環保局將以促參BOT推動南區廠建新替舊,專家學者多表示肯定。(資料照片)

高雄南區焚化廠建廠營運已超過20年,高市府環保局將以促參BOT推動南區廠建新替舊,但卻遭質疑不受監督的民營廠會私收垃圾等爭議,對此,高市府環保局針對「高雄市AI智能高效焚化爐BOT案」外界所提出的疑慮,向專家學者們請益後,專家學者多表示肯定。

環保局指出,爲讓南區焚化廠後續推動更加完善並取得大衆的支持,特邀環境保護、公共政策及財務金融領域的專家學者深入討論。包括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教授戴華山、正修科技大學環境毒物及新興污染物研究所教授張簡國平、國立高雄大學金融管理學系教授陳怡凱、長榮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副教授林信一等人。

學者專家們表示,公辦公營最大問題在於受採購制度限制較無彈性,應是技術尚未成熟、風險較高而沒人要做的建設才採公辦公營;廢棄物處理已是成熟技術,讓民間利用有效率的方式經營,以合理利潤轉移政府營運需承擔風險,達到政府、民衆及廠商三贏局面。

學者指出,環保局責任在於監督,應讓政府迴歸監督角色,只要契約明訂權利與義務,民間業者可獲得合理利潤,環保局可達到政策目標、處理垃圾且降低污染。現在缺工缺料情形,政府編列預算及進行採購曠日廢時,反觀BOT業者爲了可以趕快運轉獲取收益,興建效率自然高。廢清基金全數用於建廠,勢必將排擠其他公務預算,反對使用廢清基金全數用於興建新廠。

另外,BOT新廠垃圾交付及調度皆由環保局負責,且未來將導入AI系統,監控進出廠垃圾及焚化情形,加上CEMS系統可24小時監測空污等技術,可以確保監督效果,無須擔心民營出現偷燒或超燒的問題。有害廢棄物在國內各縣市都有管控的體系,若要外縣市的有害廢棄物進到高雄市有其難度,更不可能進到焚化廠。

專家學者一致認爲,環保局可透過第三方監管機制,結合專家學者、民意代表和當地居民組成監督小組,並與議會保持密切合作,確保焚化廠的運作符合法規及社會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