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張磊:實現碳中和能帶來多重效益

張磊,高瓴資本創始人。本文爲2021年3月20日演講實錄。

很高興在春分時節,與大家一起探討推動綠色發展,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議題。

今天,全球正處於從高碳向低碳及淨零碳轉型的重要歷史時期,在推動後疫情時代經濟“綠色復甦”的同時,促成包括能源、製造、科技、消費等衆多行業的價值鏈重構,推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以及綠色可持續的發展,將是人類社會的一個長期共同課題。

在這個方向上,市場化的PE/VC機構大有可爲:

一方面,通過不斷探索最優的資源配置,追求環境、公平、社會等長期價值。

另一方面,選擇具有偉大格局觀的同行者,一起通過持續創新,在綠色可持續發展目標下,實現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共贏。

作爲一家創新型產業投資機構,高瓴自成立伊始便將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視爲自身長遠發展的重要保障。在全階段的投資週期中,我們都高度重視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因素,將其作爲必不可少的投資決策標準;同時,通過前瞻性的行業研究,持續加大對新能源、綠色低碳技術等領域的投資佈局。

我們一方面請專業機構進行高瓴自身的碳排查工作,計劃推出“carbon credit”,從我做起,加快推進自身運營低碳化,實現我們自己的“碳中和”;另一方面我們還成立了專門的氣候變化投資團隊,推出專項綠色基金。同時高瓴自2020年致力推動氣候變化等學術研究的平臺建設,成立產業與創新研究院,並計劃支持氣候和新能源領域人才培養等。在推動綠色發展、踐行“碳中和”理念方面,我們一直在路上。

前幾天,高瓴產業與創新研究院與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一起發佈了《邁向2060碳中和——聚焦脫碳之路上的機遇和挑戰》報告。我們發現,中國實現碳中和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比發達國家更多。歐美髮達國家從碳排放達峰到承諾的碳中和,所用時間多在40-60年之間,而中國則要用大約30年的時間內走完這一歷程,因此面臨着更大的挑戰。主要包括:

1. 我國能源需求尚未達峰。2019年中國人均一次能源消費量約爲OECD國家的一半,人均用電量是OECD國家的60%。

2. 工業用能佔比高。中國的用電結構尤爲特殊,工業用電佔比達到67%,而OECD國家的工業、商業、居民用電分佈較爲均衡,佔比分別爲32%、31%、31%。

3. 電力供給結構以煤炭爲主導,轉型難度大。根據中電聯統計,2019年中國發電量中火電的佔比高達72%,電力領域碳排放佔全國碳排放總量的30%以上,實現低碳轉型乃至最終實現淨零所面臨的任務十分艱鉅。

4. 交通、工業、建築等部門脫碳技術仍待突破;

5. 地區與行業發展不平衡,公平性問題凸顯,等等。

但是,我們認爲,中國實現碳中和是可行的並且能帶來多重效益。實際上,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碳排放方面,作爲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一直積極主動承擔着自己的責任。根據官方數據,截至2019年底,中國碳強度較2005年降低約48.1%,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3%,提前完成我國對外承諾的到2020年目標。而同期我國GDP增長超4倍。由此可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行動不但不會阻礙經濟發展,而且有利於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

因此,實現碳中和可以帶來許多新的經濟增長點,在低碳領域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和創業機會,帶來經濟競爭力提升、社會發展、環境保護等多重效益。中國實現碳中和可能需要數百萬億級的投資和持續數十年的努力,這也將塑造更高質量的經濟和就業、更優美的生態環境以及更先進的科學技術。這一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世紀工程,值得我們全力以赴去實現。

我們也高興地看到,在電力、交通、工業、新材料、建築、農業、負碳排放以及信息通信與數字化等領域,正在不斷涌現一些新的綠色技術和模式,孕育着重要投資機遇。

當綠色轉型成爲明天最大的確定性,將有力地引導大量社會資本轉向碳中和領域,綠色股權(PE/VC)投資正當其時。我們作爲VC/PE機構來講,這麼大的事情一定要參與。我們也呼籲,更多的夥伴一起加入到支持綠色低碳科技發展歷史事業中來。

牛年春節前,我們還向高瓴投資的企業夥伴發出了業內首份“碳中和倡議書”。對企業來說,低碳轉型是打破發展慣性、應對環境變化的挑戰,更是主動作爲、重塑核心競爭力的歷史機遇。因此,推進“碳中和”既是企業應對產業變革的關鍵舉措,也是影響企業未來發展的戰略抉擇,將奠定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優勢。我們希望高瓴投資支持的企業擁抱變化,率先行動起來,着手推進自身的“碳中和”規劃,化挑戰爲先機,視轉型爲機遇,通過與供應商、客戶、合作伙伴等利益相關方共同努力,加速推進運營環節的低碳轉型。

倡議書發出之後,我們收到了很多企業的積極反饋。之前我們說,“碳中和”將“倒逼”企業的低碳轉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正主動作爲,去抓住“碳中和”這一歷史機遇。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創新與企業家精神的充分綻放,很可能成爲中國低碳轉型的加速器。

實際上,我們也一直堅信,對低碳轉型來說,其終極解決方案必然來自持續的科技創新。高瓴正是希望,通過我們長期資金對科技創新和綠色技術的支持,鼓勵和吸引更多的創新投資機構參與和支持綠色低碳科技發展,形成創新聚合效應。

在新能源技術、材料、工藝等“綠色新基建”領域,高瓴按照“碳中和”技術路線圖,深入佈局了光伏、新能源汽車和芯片等產業鏈上下游。秉持長期主義的投資理念,通過支持綠色新興產業的關鍵環節,我們希望成爲推動產業生態整體繁榮的重要參與者。

當然,在新興產業的增量創新之外,我們龐大傳統產業的存量變革是經濟社會整體低碳轉型的基礎,也更具現實的緊迫性。一直以來,高瓴在投資實踐上堅持“啞鈴理論”,努力成爲科技企業與實體行業之間的融合創新媒介,在幫助前沿技術企業尋找落地場景的同時,促進實體行業的轉型升級。

比如,像農業這樣的行業,長期以來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很容易忽視乃至遺忘它。但事實上,數字化、智能化可以迅速爲其注入巨大活力,讓這個很多人以爲經年不變的行業爆發出生機。我們投資的一家農業科技公司,通過研發、製造、推廣先進的無人化農業技術,對農業生產各環節進行數字化作業、精細管理。到去年年底,他們的智慧農業產品和技術已累計服務了近千萬農戶、7.8億畝次農田,遍佈全球42個國家和地區,在提高農民生產價值、提升農業行業效率的同時,推動了農業的“低碳化”,爲鄉村振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企業樣本。

總之,綠色發展一定是普惠而有溫度的,是讓更多的人擁有獲得感、成長感和幸福感,而低碳轉型也一定是投資價值、產業價值、員工價值、社會價值的共贏。在這條持續創新的路上,我們期待與更多的同行者一起“Do Good, Do Well”,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