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舉目張 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
回望今年,“積極”是財政政策的基調和特點。展望來年,“更加積極”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財政政策的最新部署。
壹引其綱,萬目皆張。明年將首次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
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在政策力度上將提高財政赤字率,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加大財政支出強度,確保對經濟增長形成強有力拉動;在政策着力點上將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擴大專項債券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範圍,用好轉移支付政策,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同時,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在零基預算改革、部分品目消費稅徵收環節後移等方面爭取新突破。
看力度:規模擴大
作爲國家的“錢袋子”,今年以來,財政支出力度加大,爲穩定經濟大盤提供關鍵支撐。
——預算支出增加。今年赤字率按3%安排,全國財政赤字規模40600億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1800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285490億元,增長4%。1-11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5053億元,同比增長2.8%。
——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額度擴大。年初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39000億元,比上年增加1000億元,爲歷史新高。日前,財政部透露,加上2023年結轉的1000億元,財政部下達各地2024年新增專項債券額度4萬億元。Wind數據顯示,各地已發行新增專項債4萬億元,完成全年發行任務。
——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作爲財政政策加力的新工具,今年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已發行完畢。專家表示,在今年預算赤字率安排3%左右的情況下,超長期特別國債不列入赤字,成爲積極財政的重要發力點,兼顧了發展需要與財政可持續性,爲宏觀調控增加了靈活性及空間。
“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的財政政策作出部署。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說,這既是對衝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提振經營主體信心和預期、持續增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的現實需要,也是財政更好發揮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的應有之義。
“‘更加積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國務院研究室綜合一司司長劉日紅認爲,在規模上,明年將提高財政赤字率、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發行使用,這些方面規模的擴大體現了“更加積極”;在進度上,加快進度體現一種力度,也是一種“積極”,明年要加快各項財政資金的下達、撥付,儘早落實到項目上、形成實際工作的成果;在結構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的部署,從一個側面體現了明年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發力的方向。
看結構:不斷優化
今年以來,財政政策聚焦擴大投資、提振消費、穩定房地產等重點領域,推出一系列增量舉措,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增加政府投資。7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用於“兩重”領域,助推我國標誌性工程建設;2023年四季度增發1萬億元國債大部分在今年使用,對今年基建投資起到託底作用。
——激發消費潛力。安排3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用於“兩新”領域,提升地方消費品以舊換新能力。在增加居民收入方面,2024年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並向困難羣衆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針對學生羣體加大獎優助困力度。
——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發佈專項債券支持回收閒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儲備相關政策細則;實施個人購買住房契稅優惠政策,自12月1日起實施5日累計爲36.4萬戶家庭減免契稅84億元;保持房企稅負穩定,對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涉及的增值稅、土地增值稅優惠政策如何銜接予以明確。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更加註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後勁,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教授李旭紅說,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升政策的針對性、有效性,是保障財政可持續性的科學舉措。支出結構的優化可以進一步精準聚焦於與高質量發展及民生相關的重點領域,發揮積極財政政策的效能。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袁海霞認爲,財政支出結構應與經濟發展階段相匹配,從“以投資爲主”轉向“投資與消費並重”,從建設型財政向民生型財政轉變。
“預計明年財政支出將聚焦具有乘數效應的民生建設、先進製造、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溫彬說。
看改革:爭取突破
今年以來,財稅體制改革持續推進。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就“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作出戰略部署。
——3月,《關於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列出新一輪財稅改革工作重點,包括進一步完善稅收制度、深化稅收徵管改革、推進財政資源統籌、提高預算管理完整性、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等。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明確要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建立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監管體系和防範化解隱性債務風險長效機制。
改革“落地有聲”。12萬億元地方化債“組合拳”的推出是最新體現。其中,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批准增加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用於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6萬億元限額分三年安排,2024年至2026年每年2萬億元。截至目前,各地已將2024年2萬億元債務限額披露完畢。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統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中央財辦有關負責人表示,統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財力,這將爲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提供製度性支撐。
在談及明年財政政策時,該負責人表示,要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在零基預算改革、部分品目消費稅徵收環節後移等方面爭取新突破。
謀定而後動。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說,堅持分階段分步驟穩妥推進改革,統籌確定各項改革舉措的落地時限,擬在今明兩年集中推出一批條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舉措,特別是一些事關頂層設計的基礎性制度,比如說健全預算制度、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建立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中國特色政府債務管理制度等,逐步形成基礎性制度先行引領、細分領域改革舉措接續跟進的改革成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