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燥症患者欲哭無淚 北榮創新針灸療法助擺脫眼乾折磨
臺北榮總傳統醫學部整合醫學科主任張清貿最新研究「針刺療法」,針對乾燥症及乾眼症患者的風池及攢竹穴聯合針刺,顯著改善患者眼乾、灼熱刺痛、視線模糊症狀,並重新擁有舒適溼潤的眼睛。圖/臺北榮總提供
看了感人的戲劇卻欲哭無淚,小心患有乾燥症。臺北榮總傳統醫學部整合醫學科主任張清貿最新研究「針刺療法」,針對乾燥症及乾眼症患者的風池及攢竹穴聯合針刺,顯著改善患者眼乾、灼熱刺痛、視線模糊症狀,並重新擁有舒適溼潤的眼睛。
張清貿研究團隊,長期致力結合中西醫進行「修格蘭氏症」(俗稱乾燥症)及「乾眼症」整合性治療。張清貿說,修格蘭氏症爲自體免疫疾病,女男比爲9.9比1,相較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爲潛在最多的疾病,患者常見眼乾問題,淚液分泌量小於5mm,遠比一般乾眼症的淚液分泌量小於10mm,更爲嚴重。
張清貿指出,臨牀上許多幹燥症患者形容,眼睛不適感就像有砂礫持續摩擦眼球,長期下來,不僅無法專心工作,連與家人相處時也時常感到痛苦不堪,但目前對乾燥症的根本治療多采用奎寧,而有研究指出長期使用奎寧,將增加視網膜病變機會,而尚未達到理想改善效果。
張清貿最新研究以「針刺療法」針對100名修格蘭氏症及乾眼症患者,分別進行風池與攢竹兩大穴位進行鍼刺治療,並與常規西醫治療進行對照比較。研究顯示,風池及攢竹穴聯合針刺療法施針15分鐘後拔針,患者淚液分泌量從原先2mm,顯著提升至4mm,而治療持續至8周後,淚液分泌量提升至8mm,改善效果更爲顯著且穩定,充分展現針刺療法在慢性眼疾治療的獨特潛力。
張清貿說,研究也發現,接受針刺治療患者原本每天使用人工淚液多達9.36次,經治療後降至最好僅0.37次,達到了舒適溼潤的眼睛感受。受試者治療後,視界變得更爲清晰明亮,效果約可維持1至2個月,整個人也變得更加舒適,生活品質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目前針刺研究正在進行結案整理準備投稿國際期刊。
年近60歲林女士確診乾燥症將近20年,接受針刺治療前,乾眼症時不時的發作,常有紅腫熱痛,甚至引發頭痛,無法好好工作,經以滋陰潤燥、活血通絡藥物,以及臨牀針刺風池與攢竹穴治療,口眼乾燥部份獲得極大的改善,尤其是淚液分泌量從0達到9mm,在原來在一片霧茫茫看不清楚的世界裡,有人出手扶持,撥開眼前的迷霧,那種感覺是筆墨難以形容的。
2023年,張清貿研究團隊首度發表使用中藥複方SS-1治療乾燥症的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交叉設計臨牀試驗,成功證實對免疫系統的調控及淚液分泌的改善效果。隨後,再進行「春雨清化飲」中藥茶包臨牀試驗,結果顯示該配方能顯著提升患者的淚液分泌量,減少人工淚液的使用次數,並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品質。
張清貿傑出臨牀成果已於本月獲得亞太風溼病醫學會官方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heumatic Diseases」國際期刊肯定,使中藥在修格蘭氏症及乾眼症治療中展現出潛力。張清貿說,期盼未來幫助更多幹燥症、乾眼症患者,重拾生活的幸福感。
年近60歲林女士(左二)確診乾燥症將近20年,經以滋陰潤燥、活血通絡藥物,以及臨牀針刺風池與攢竹穴治療,口眼乾燥部份獲得極大的改善,她說,那種感覺是筆墨難以形容的。記者沈能元/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