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臺灣教會我們柔軟與包容
雖然,在政策層面存在着「三限六不」等「不平等待遇」,在網路上存在着歧視謾罵等民粹暴力,但是,撇開這些不完滿,陸生體驗到的臺灣生活,有着言語道不盡的自洽與舒適。
「我覺得,在臺灣的這種『舒適』的感覺,可能更多是源於臺灣人的『包容』,對於『異己』的尊重與包容。」
Nick表示,「比如,臺灣對於『身心障礙人士』真的非常照顧,不只是態度上的禮貌,而是連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無障礙設施)都設計得非常體貼入微。在這裡,可以經常看到坐着電動輪椅的身障者獨自出行,這是在大陸非常少見的。」
除此之外,當然還有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每天都能體驗到的,對於「性別平權」的尊重,「不只是每年的同志大遊行,不只是同婚合法,臺灣真的是從小開始就把平權概念做到深入人心的。如果瞭解臺灣社會發展史的話,其實他們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開放的,很多人爲了性別平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纔有如今不只是華語區,甚至可以說是讓全世界LGBTQ們都非常羨慕的包容、尊重的環境。」Nick說,之前因爲一些男生小朋友們不願意帶粉紅色口罩,結果,臺灣社會,很多的品牌,都主動把Logo變成粉紅色,告訴孩子們,顏色是沒有性別之分的,男生也可以使用與喜歡粉紅色。
但是,在這種包容、尊重的氛圍之下,也不可否認的,「其實一部分的臺灣人內心也滿『矛盾』的,一方面他們知道待人接物都要溫良恭儉讓,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對於『大陸』還是會下意識地有一種排斥、牴觸的感覺,不論這種排斥是經由媒體渲染出來的,還是由於他自己過往一些不好的經歷所形成的。」Nick表示,「在和臺灣人相處的過程中,我們會求同存異。」
空竹也覺得,「因爲臺灣的朋友有藍有綠,可能剛開始在跟深綠的朋友相處的時候,還是會有點小懼怕,不敢談論太多。」但後來,空竹發現,在非常理智的狀態下,不同立場的人們,還是可以進行討論的,「熟悉了之後就不會完全去避諱,大家都會在一個傾聽彼此的立場去做溝通,我覺得這樣的交流過程就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探討,不會說是那種情緒化的攻擊,或者傷害到彼此的感情。」
陸生們在臺灣求學期間,交到了非常多的良師益友,體驗到了非常多的溫暖,不少人甚至覺得這裡有一種「第二個故鄉」的感覺。但是,空竹說,「那些限制性的政策,還是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個異鄉人。」因爲無法取得居留證,不論在臺求學多少年,陸生們最終都還是一定要離開的。
半是蜜糖半是傷
有已經畢業的陸生戲稱,臺灣就像是「前任」,半是蜜糖半是傷,在她的溫柔鄉里醉倒過,也看到了她的缺憾和不完滿。在選擇離開的時候,也等於選擇了不用再忍耐她的酸言和歧視。但是,當真正離開了以後,還是發覺,自己一直深愛着她,還是會萬分想念,有時候回味起在臺灣的點滴,還是會發出「如果能再回去該多好啊」的感慨。
「雖然,這裡是臺灣不是巴黎,但在這裡經歷的一切,的的確確是『一場流動的盛宴』。」
如果你足夠幸運,在年輕時候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永遠跟隨着你,因爲巴黎是一場流動的盛宴。──厄尼斯特·海明威,《致友人》。
提筆來書寫陸生,書寫陸生這一路走來的種種甜蜜和傷痛,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因爲總是覺得語言太過於貧乏輕薄了,簡單的文字、籠統的句段,無法概括陸生們在臺經歷的種種。更何況,文字被閱讀之後,每個人的解讀又都是多義的。陸生已經被污名化、被妖魔化、被困在「被想象的共同體」裡面太久了,這個羣體的每個個體都是那麼的鮮活、那麼的多樣化,怎麼可能通過一篇文章,就把一切都道盡說明?
尊重每個人的光譜
在此,要特別特別感謝本文的受訪者們,感謝你們的信任和坦誠,感謝你們願意把生命中的吉光片羽化爲故事,放到這裡和所有心繫陸生的人們分享。我們願意由衷地相信着,能閱讀至此的讀者們,是抱着一顆友善的心,關懷着在臺陸生的境遇,關懷着臺灣的境遇。
感恩所有的陸生們,因爲你們的勇敢和堅持,兩岸纔有更多友好對話的空間和機會,雖然大局勢可能愈來愈寒冷,但至少,能讓身邊的臺生不再問「大陸人吃過茶葉蛋嗎?」、能讓身邊的陸人不再問「臺灣人吃得起榨菜嗎?」這類令人啼笑皆非的問題。
但也需要自我揭露的是,任何的語言都藏着一種權力與結構,本文從使用「陸生」這個詞開始,就奠定了一種「大陸」視角、一種「TW∈CN」的視角。如果有臺灣人讀到這篇文章,我們需要先說一聲感謝,感謝你們對身邊陸生給予的諸多照顧和幫助;我們也需要說一聲抱歉,目前因爲各種(大家都懂的)原因,「陸生」尚且無法自稱「中生」,陸生所書寫的內容也暫時無法囊括「TW∉CN」、「TW∩CN=φ」這一類的聲音。
此外,也需要檢討的是,在文中,爲了較快速地交代所指,我們粗暴地使用了諸如「深綠」、「深紅」等標籤,但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政治光譜,都應該被尊重,在此,對所有被標籤化的人們,說一聲對不起。
文中盡力想要呈現陸生們的多元視角,但因爲篇幅有限,而且每個陸生心中肯定都有一個你/妳看到的、體驗到的臺灣,所以,歡迎新老陸生在網路版文章下留言,一起聊聊你們的臺灣印象,也可以迴應文中的某些觀點,暢所欲言。
我愛大陸也愛臺灣
最後,感謝臺灣,教會了我們柔軟,教會了我們包容,教會了我們什麼是「愛」。
我是中國人,我愛大陸,我也愛臺灣。
(《求學臺灣,半是蜜糖半是傷》之八,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