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人生觀,只需一部電影

梅雪風

1

現在流行騎行、徒步以及登山。

對於更多的人來說,這是一種生活的餘興節目,一種對於刻板生活的無意識反抗,對於人成爲生產工具的一種潛意識拒絕。

他們用自己的身體和自然的角逐,去體驗一種更本能更純樸的生活方式。這種不從屬於社會化大生產的體力遊戲,能讓我們忘卻從小都被灌輸的目的、效率、意義,反而更關注自身,在那種更內化的凝視中,我們也獲得了更深切的自我認知。

或者,從人類進化的上百萬年這個更宏大的尺度來說,我們從樹上爬下來,擦乾我們腳上的泥土,其實還沒多長時間。我們生活在人工智能爆發的前夜,享受着技術進步帶來的舒適,但那由上百萬年的叢林生活所形成的肉體記憶,並沒有真正淡化。我們懷念那種植物的清香,懷念那萬籟俱寂明月拂照下的山崗,懷念那種漫遊式的生活。

這些運動,其實是這種人類童年生活的有限模擬。

就像我剛纔說的,我們大多數只會把這種東西作爲一種遊戲,一種休息,我們無法忘懷那種現代生活所帶給我們的奢侈舒適,我們最終會回到這個喧鬧的現世,不甘而又陶醉地生活在現世中。

而這部《荒野生存》的男主角,克里斯托弗卻是把這種漫遊當成了真正的生活,他與以前的優渥生活一刀兩斷,徹底地正義辭嚴地成了一個世俗意義上的廢人,最終餓死在了阿拉斯加的叢林裡。

2

爲什麼克里斯托弗如此絕決?

在影片中,原點是他的父母。

《荒野生存》

父母高級知識分子的身份,以及他們充裕的物質條件,並沒有帶來和平溫馨的家庭環境。父親的出軌,兩人常年不斷的爭吵,讓克里斯托弗的童年充滿了痛苦的噪音。

所以物質和乾枯的知識,在克里斯托弗的眼裡很早就是失效的。

當他長大,走訪父親早年的朋友,知道自己的母親其實是第三者,而自己和妹妹纔是真正的私生子時,他的內心其實已然損毀。

家庭和情感的合法性,在一瞬間土崩瓦解。所謂中產階級的幸福感,原來都只是僞裝。他成了這一社會現實的親歷者,以及後果的承受者。

《荒野生存》

這種家庭道貌岸然實則千瘡百孔的真相,讓他對整個現代社會充滿了懷疑。

他在大學期間所修習的《非洲飢餓問題的研究》,就是他這種總體性懷疑的一個證據。現代文明的惡果,與他的親身經歷相遇。宏大與微觀,形而上與形而下,讓他堅定了自己的想法。而梭羅的《瓦爾登湖》、托爾斯泰等, 則給了一個指引,棄絕現代社會的一切,似乎是走出這種心靈迷宮的出路。

他剪掉、燒掉自己的所有證件,捐掉了所有的錢,扔掉自己的汽車,其實就是放棄了所有的物質,所有的社會身份, 所有的人際關係,獨自走上了自我的證道之旅。

3

他在農場裡收割莊稼,他劃皮划艇劃到墨西哥,他與那些老嬉皮士打成一片。他在這些無現實功用的行爲之中,似乎找到了以前無法找到的樂趣。

但這些都只是前奏,他希望到阿拉斯加的原始山林裡,真正脫離人羣,來一次荒野生存。但這種生存, 並非極限挑戰,因爲極限挑戰是通過一種另類的方式證明自我的強大,它本質上與任何競賽沒有任何區別,而克里斯托弗顯然是討厭競賽的。

《荒野生存》

他的行爲,更多的是一種類宗教的苦行。他的目的,不在於自我實現,而在於自我發現。在那種沒有任何外物的浸染下,去尋找生命的意義。

他顯然知道還有什麼東西在束縛着他,他遇到那位看透人生的嬉皮女士其實告訴了我們真相,他的離去,當然是他試圖尋找生命意義的努力, 但從本質來說,其實是他對他父母的懲罰。

他決絕地拋棄世俗生活本身,其實是用一種非自然來對抗另一種非自然。

但也只有這樣,才能消除他內心最深處的怨念。

《荒野生存》

但這個世界最殘酷的地方,是他真正想明白,唯有愛能拯救這一切時,老天卻不準備爲他鼓掌。

夏季的洪水阻斷了他的歸程,找不到食物的他最終食物中毒,活生生地餓死了。

4

這部電影,非常平靜地講述了這樣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它比最近國內上映的《七十七天》好的地方就在於它的平實。

《七十七天》將橫穿無人區變成了一種典型的英雄行爲,這其實也就將它矮化爲一種純粹的好勇鬥狠,主人公爲什麼這麼做,影片則語焉不詳,甚至用「沒有理由」來彰顯它的不同。但其實萬事萬物不可能是無緣由的,只是這裡面的聯繫更隱秘更本質。

《七十七天》

《荒野生存》,則有着一種不誇飾的真實,它既不把克里斯托弗當成英雄,也沒有把他當成病人,他只是個被困擾着的年輕人。

這種困擾既來自於他的家庭,卻也是整個現代文明內在病症的顯影。他在追求自由,卻也在用這種自由來逃避他具像的家庭陰影。

這種無法說清是英雄還是懦夫的心理動機,讓整個人物有了一種真正動人心魄的力量。

《荒野生存》

因爲這種近乎分裂的內在緊張正是我們所有人的心病。

你或多或少地感受着生命的無意義, 或多或少地爲日復一日的工作發出過疑問,或多或少地感受過內心深處不易察覺的惶恐,或多或少地無因地憤怒過,或多或少無來由地沮喪過,或多或少地感受過那種身不由已的匆忙,或多或少有想過言不及義的遠方。

但最終你用自嘲的方式來終結這種內在的敏感,用幼稚來定義你察覺到的生命與整個體系之間的縫隙。

而克里斯托弗則聽從了內心的召喚,在反抗的路上一意孤行,雖然最後的結果證明這種反抗亦不過是另一種束縛,但這種進階的束縛卻是通達自由的必由之路。

《荒野生存》

有時候,在現實中,你常能聽到有些人說克里斯托弗似的人物是吃飽了撐的,這真是一種悲哀,因爲這種人的精神纖維太過粗糙,他覺得如機器一樣生活就已足夠,不能懂那些豐富的靈魂與這個世界摩擦出的血痕,也更無法理解那種掙脫過程中所迸現出的靈魂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