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育極度瀕危植物有成 臺灣原生種紫苞舌蘭成園藝新寵
各色苞舌蘭。圖/臺南農改場提供
據「2017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指出,原生在臺灣的植物有將近四分之一遭遇不同程度的滅絕危機,其中紫苞舌蘭被評定爲極度瀕絕(CR)等級。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積極投入覆育工作,經歷10年研發,育成多個苞舌蘭品種,並與中興大學新化林場合作進行試種與推廣苞舌蘭,期待高雅的苞舌蘭成爲園藝新寵。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長羅正宗說明,爲了覆育臺灣原生的紫苞舌蘭,與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合作,到蘭嶼進行原生種紫苞舌蘭的覆育活動,爲臺灣的生態保育共盡一份心力。同時致力於品種研發,歷經10年努力,改善原生種紫苞舌蘭花朵小且花期不長的缺點,已經推出粉紅、粉紫4個商業品種,與今年推出黃色新品種均具有花期長易管理的特色。延續過去在中興大學新化林場已技轉紫色系列品種栽種,盛花期從5月份開始,可延續超過6個月的時間,吸睛的黃色系苞舌蘭花壇也將成爲新化林場的特色拍照點之一。
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實驗林管理處長盧昆宗表示,兩個單位的合作不僅有助於覆育這一珍貴的原生植物,透過新品種的推廣使其更廣泛地受到歡迎。這也將有助於提升臺灣園藝市場的多樣性,爲喜愛花卉的人們提供更多選擇。
苞舌蘭原產於中南半島、東南亞及南太平洋諸島等熱帶地區,在臺灣僅分佈在蘭嶼及綠島。因原生棲地遭受濫墾及颱風的破壞,造成90%的原生種苞舌蘭消失。有鑑於保種的急迫性,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與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共同至蘭嶼地區進行復育工作,除了在覆育田種下紫苞舌蘭小苗,也教導蘭嶼居民瞭解原生蘭花的多樣性及棲地瀕危的遭遇,並透過贈苗活動,讓紫苞舌蘭再次在蘭嶼地區綻放光彩。
原生種的紫苞舌蘭花朵小且花期不長,而經過雜交育種選拔的苞舌蘭花朵又大又美,花期甚至可長達6個月以上。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自2002年起陸續推出5個商業品種,期望藉由商業品種的育成與推廣讓喜愛苞舌蘭的民衆,能就近到園藝市場購買,不需要千里迢迢到生育地盜採,不僅促進商機又可保留原生植株。
苞舌蘭爲熱帶的地生蘭,愈熱愈開花,種植成活後可以維持2、3年不用更新種植,而且病蟲害少,維護成本低,景觀效果亮眼。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再次跨機關與國立中興大學新化林場合作,共同簽定苞舌蘭新品種合作意向書,一起攜手進行苞舌蘭黃花新品種的試種及推廣,也歡迎有興趣的機關洽詢,期許未來在各遊樂區、機關、公園以及住家庭院都可以看它的蹤跡,也讓消費者更認識臺灣原生蘭的美麗及優雅。期待未來能夠見證紫苞舌蘭在臺灣遍地開花,爲這片土地增添更多的色彩和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