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相”,跟恩不恩愛有關係麼?
“長得巨像”“氣場挺合”“節奏很搭”……不管屏幕前的你有沒有心儀的另一半,相信一定聽到過對伴侶的這種描述。從眉目神色,到性格氣質,再到言談舉止,“夫妻相”一直被視爲和諧美滿的表徵。這種流傳已久的說法,是一廂情願,還是言之有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件事。
顧名思義,“夫妻相”先看外在。一個人的樣貌裡,說不定就潛藏着另一個人的“烙印”。一個簡單的邏輯是,兩個人一起生活久了,你吃我也吃,要胖一起胖,一樣的作息、一樣的食物、一樣的脂肪,身體的“規格”“材質”乃至“肌理”也就會無限趨近。所謂“幸福肥”,也是差不多的道理。前不久,四川成都的一對情侶在社交平臺曬出合照,因爲“相似度可以互相解鎖手機的程度”,被網友建議做親緣鑑定。“衆望所歸”下,兩個人還真就去做了,當然結果並不狗血。小情侶在滿足大家好奇心之餘,也收到了許多陌生人的祝福,“不結婚都說不過去”,可謂皆大歡喜。
只不過,有道是“相由心生”。生活中,“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的“經驗之談”,受到不少人的認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夫妻相”就不再只侷限在一顰一笑的面部特徵,而是向行爲習慣、性格品質、思維邏輯等內在維度延伸。看法是不是一致?行動有沒有默契?情緒會不會傳染?從外到內、由表及裡的趨同,構成了“夫妻相”真正穩定的內核。由此而言,不管“人類的悲歡”到底相不相通,無論“天生一對、地設一雙”的媒妁之言靠不靠譜,兩個人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沐浴着同一片藍天和同一抹月光,只要具備互相理解、彼此支持的能力和意願,共情共鳴理所當然,志趣相投不在話下。
這其中,顯然還存在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夫妻相”,究竟是因爲相而“夫妻”,還是因爲“夫妻”而相?拋開所謂的“菌羣說”“基因論”,曾經有一個有趣的試驗,請人們選擇“未來妻子或者丈夫的模樣”,結果所有人都選擇了轉換性別後“自己的照片”,由此得出結論:“人首先喜歡自己,然後喜歡跟自己長得相似的人”。科不科學暫且不論,這至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理解問題的視角,人們到底是喜歡相似的重合,還是渴望相異的互補?答案肯定不一而足。就像一款流行的剪紙遊戲一樣,兩個相同形狀的人剪掉彼此重疊的部分以適配各個關卡的挑戰。剪着剪着,有人妙趣橫生,自然就有人興味索然。
世界是參差的,人也是多元的。人們會喜歡“另一個自己”,因爲這會更加篤定自己存在的目的、價值和意義;當然也會欣賞“不一樣的他(她)”,因爲這往往意味着不曾抵達的地方、沒有領略的風景。或許,“夫妻相”更像是一個美麗的誤會,一種對感情中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極致憧憬。只不過,作爲無法言說、難以解釋的悸動,感情不會以外表相不相似爲轉移。那些以像還是不像作爲衡量感情濃度和長度的前置條件,既不充分,更不必要。畢竟,世界之大,“撞臉”的不在少數,可是要論起相遇相識、相知相守,又是何其之艱、何其之幸!
一言以蔽之,在關於愛的不等式上,或許從來都沒有什麼公式定理。比起像不像的模棱兩可,巧不巧、對不對、合不合的確定性,可能更值得在乎。
這正是:
相由心生,心隨意動。
來源:人民日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