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 在家洗腎還能拚事業
臺灣腎臟醫學會鍾牧圻醫師、腎臟病防治基金會營運長吳苡璉及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理事長吳鴻來對談,分享洗腎照護模式。(臺灣腎臟醫學會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65歲的修車廠蔡老闆,兩年前開始食慾不振,疲憊到每兩小時就要放下工作先休息,又因持續血便住院,才發現腎功能僅剩正常人的5%,必須洗腎。不想困在病牀的他,選擇居家腹膜透析,不僅能顧及車廠事業,與朋友聚會或跟熟客聊天時,提到他是洗腎病友,大家都感到不可思議。專家表示,居家腹膜透析有免扎針、延長保留腎功能的好處,且5年累積存活率近7成,高於血液透析,對心血管的影響也較小。
臺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表示,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越來越多中高齡者選擇繼續工作。對於洗腎病友來說,現有更周全、在國際間被大力推廣的居家腹膜透析可選擇,讓有工作能力的腎友維持競爭力、保有生活品質。近幾年,腹膜透析也逐漸取代需固定往返醫院治療的血液透析,不僅治療時間較爲彈性、免扎針,還能延長保留腎功能。
臺灣腎臟醫學會腹膜透析醫療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鍾牧圻指出,居家腹膜透析不僅能降低醫療機構的負擔,也提高腎友居家自主管理性。腹膜透析腎友的5年累積存活率近7成,高於血液透析,對心血管的影響也較小。腎臟病防治基金會營運長吳苡璉表示,接受腹膜透析的腎友,飲食選擇更貼近一般日常生活,除需適量控制糖類攝取外,水分、鉀與磷的管理相對靈活,能攝取足夠的蛋白質。
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理事長吳鴻來說,臺灣腹膜透析照護品質優異,腹膜炎發生率平均每5年僅1次,低於國際指標(平均每2.5年發生1次)。相較於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感染的風險較低,若出現問題,只要及早進行抗生素治療,就可避免住院。相較之下,血液透析一旦感染就是全身性,可能需要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