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抄論文被解聘"論文崇拜"怪圈何時能破?
原標題:副教授抄襲本科生論文被解聘 “論文崇拜”怪圈何時能破?
新華社北京8月17日新媒體專電(記者程羣 駱飛)近日,遵義師範學院一名副教授因抄襲他人論文,被原作者在網上舉報。學校覈實情況後,解聘了其副教授職務。一些網友稱,近年來許多高校以論文“論英雄”,而忽視教學實踐,論文成爲職稱晉升的“關鍵砝碼”。學位獲取、職稱評定、項目申請,論文都是其中的“硬槓槓”。“論文崇拜”滋生出哪些怪現象?怪圈何時才能被打破?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近日,一則舉報遵義師範學院副教授趙某抄襲論文的帖子,在網上引發關注。帖子作者稱這名副教授抄襲自己的本科畢業論文。帖子作者還拿出從論文提綱、開題、初稿,一直到後期修改、郵件往來等論文寫作過程的截圖,證明論文是他的原創,並被趙某抄襲發表在《遵義師範學院學報》上。
有網友指出,趙某2013年2月以前的職稱是講師,在抄襲論文發表後不久,被聘爲遵義師範學院副教授。
針對網貼的質疑,遵義師範學院組成相關調查組,經過覈查證實,趙某的論文與網絡舉報提供的論文資料確實屬於同一篇論文,趙某存在侵佔他人學術成果的不端學術行爲。學校對趙某作出處理決定:解聘其副教授職務;對該論文宣佈撤稿,並登報聲明註銷;終止、撤銷其承擔的各類科研項目,兩年內取消其項目申請資格。
記者就此事與遵義師範學院黨委宣傳部進行覈實,宣傳部相關負責人確認了相關事實,並表示學校將一如既往對學術不端行爲“零容忍”。對於職稱評定要求,學校嚴格按照貴州省的相關規定執行,論文確是評定職稱的重要因素之一。
副教授因抄襲論文被解聘的事情引發網友討論。一些網友表示,趙某其實是高校“論文崇拜”的受害者。如今,碩士、博士畢業,大學老師評職稱,申請科研課題,臨牀醫生評職稱,都要看你發表了多少論文。“如果發表的論文數量達不到要求,門兒都沒有。”
部分網友曬出了自己因沒發論文而評不上職稱的經歷。網友“清晨陽光”說,“我幹了26年中學教師,評職稱要論文,自己寫了不少,投出去後對方要收費發表,我不幹,結果現在也沒評上職稱。”
趙某的論文抄襲引發了網民的熱議,事實上,梳理近年來頻發的論文抄襲、學術造假、花錢買論文、花錢發論文等案例發現,這種怪相往往與論文崇拜心理相關。記者總結,大量缺乏實踐指導性的論文和脫離本職業務的“專家”層出不窮,出現了一系列怪象。
——怪象一:老師不會講課 醫生無心看病
武漢某三甲醫院一名醫生說,從現行的醫生評價體系來看,論文數量、職稱高低和臨牀水平並不相稱。“有人開玩笑說,會看病的醫生不會寫論文,會寫論文的醫生不會看病,因爲很多臨牀水平較高的醫生,很難有精力搞科研發論文。沒有核心期刊的論文,想評上高級職稱幾乎不可能。”
廣東某科研機構負責人在10多年時間裡,帶領團隊完成了多個科研項目的開發,但是由於缺少論文,職稱一直沒評上。這位負責人說:“我現在副教授已經有5年多時間,按道理已經可以評教授了,但是我的論文肯定不夠,論文是最硬的槓槓。”
——怪象二:代寫代發成產業 論文造假成中介牟利工具
由於對論文的追求,一些代寫代發的學術造假中介機構孕育而生。在百度上輸入“發表論文”,可搜索到多家論文中介網站,在網站介紹中就有“先發表,後付款”“全程保密,絕無雷同”“全程負責,發表快”等字樣。
記者以需要發表論文爲由與其中一家進行聯繫,網站工作人員稱,可以提供代寫代發的全程服務,論文由高校專業老師代寫。“16000元的價格,按進度分期付款,確保能發表在覈心期刊上。”
網友指出,論文代寫、盜用和抄襲等學術造假行爲的背後是職稱評定、升職加薪、升學畢業等切實利益。
“爲了完成論文指標,有些人就追熱點,今天納米熱就寫納米的文章,明天石墨烯熱了就寫石墨烯的文章,或者在研究未成熟的時候就忙於出論文。”一位從事某專業領域研究20多年並取得卓越成就的專家稱,在盲目追求論文數量的情況下,甚至是一項成果拆成幾篇發,造就了大量垃圾論文;有的搞應用開發的科技人員不着眼於成果如何轉化應用,而是考慮怎麼才能多發論文。
網友“劉天放”說,湊數的論文就是一種科研浪費。科研“大躍進”除了製造出無數垃圾論文,還有什麼價值?
打破“論文崇拜”需優化評價體系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華明說,論文數量不能等同於創新實力,而且極端追求論文數量對科學精神的損傷值得重視。多數網友認爲,破除“論文崇拜”,更加科學地開展學術考覈,已成爲緊迫任務。
多位網友指出,在國外高校,評價教師學術研究成果的指標,也主要是論文和出書,但他們對論文和出書的評價,強調的是論文本身的學術價值,是否發表、發表在什麼期刊,並不是第一位的指標。對於論文和著作的評價權由專業的評審委員會來決定,而且教學成果也是評價的重要指標。
令人欣喜的是,我國一些高校也開始探索破除“論文崇拜”。復旦大學從去年開始,將“代表性教學成果”納入“代表性成果職稱評價機制”,80後青年教師吳燕華因爲獲得第二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理科組一等獎,在申報副教授職稱時,獲得了院學術委員會、校學術評議專家組高票通過,成爲這一制度的首位受益者。
多位受訪人士指出,儘管存在種種問題,但論文也是衡量職業素養的一個指標,如果與其它因素加在一起綜合考量,還是有利於人才培養的。只是在評價的過程中,論文並不是決定性因素,需要包含實踐成果、專業評價等更合理的評價體系的建立。(參與採寫:黃小異)
(原標題:副教授抄論文被解聘 "論文崇拜"怪圈何時能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