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圖·剩山圖》真跡正在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區展出

《富春山居圖·剩山圖》真跡正在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區展出。(浙江省博物館)

《富春山居圖·剩山圖》真跡正在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區展出。圖爲2011年6月1日拍攝多媒體技術「合璧」後的《富春山居圖》。(新華社)

澎湃新聞4日報導,爲慶祝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區開館一週年,8月29日至9月29日,《富春山居圖·剩山圖》真跡在浙博之江館區四層的富春山居廳「山水之間——《富春山居圖》人文數字陳列」中展出。

據浙江省博物館表示,《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爲好友無用師所作,歷經數年經營才告完成。全卷描繪富春江兩岸初秋景色,峰巒岡阜,陂陀沙渚,林木蔥鬱。在筆法上取法董源、巨然,而又自出新意,筆墨紛披,林巒渾秀,爲黃公望水墨山水的得意之作。該卷曾經沈周、樊舜舉、談志尹、董其昌、吳之矩等收藏,吳之矩再傳其子吳洪裕。清順治七年(1650年),吳洪裕病危時以此卷投火爲殉,被其侄吳子文從火中搶出,但卷首部分已遭火毀傷,卷亦一分爲二。前段即《剩山圖》,縱31.8公分,橫51.4公分,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段爲《無用師卷》,縱33公分,橫636.9公分,在清乾隆時被收入內府,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剩山圖》雖爲原作起首的一部分,但保留了「一丘一壑」的山水佳景,黃公望山水畫優美洗練、渾厚華滋的風格與超凡脫俗的筆墨技巧由此可見一斑。此卷前後鈐有吳湖帆夫婦鑑藏印多枚,引首有清代韓葑書題「富春一角」,半身黃公望像由近人鄭慕康所繪,王同愈題識,沈尹默楷書畫題「元黃子久富春山居圖真跡燼餘殘本」。卷後有王廷賓、吳徵、馮超然、張珩、徐鴻寶、馬衡、吳湖帆等多人題跋。

據統計,這幅曠世名作自1956年來到浙江省博物館後,出於文物保護因素考慮,展出次數屈指可數,在今年之前僅展出7次。2011年6月,《剩山圖》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上,與《無用師卷》於360年後首次通過多媒體技術「合璧」展出。此後,《剩山圖》還曾在浙江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等地展出,去年8月首次在浙江省博物館之江新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