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徵程·數說中國】從9.2億美元到1633億美元——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擴大
數據見證開放活力:在深圳前海,平均每月新增120多家外資企業;在湖北鄂州,平均每週80架次國際貨運航班通達全球;在西安國際港站,平均不到兩小時就有一趟中歐班列發出……今日之中國,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合,已成爲“世界的中國”。
從封閉半封閉走向全方位開放,中國實現了偉大歷史性轉折,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蹟。
開創嶄新局面
今年以來,不少歐洲老牌車企紛紛加碼對華投資。4月份,大衆汽車宣佈將投資25億歐元,擴建其在合肥的生產及創新中心;9月份,梅賽德斯—奔馳集團宣佈,計劃與中國合作伙伴共同在華投資超140億元。近年來,“到中國去”正成爲越來越多外企的共識。看好中國、投資中國,折射出的是中國市場強大吸引力。
新中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的屈辱外交,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調整外交戰略,開創對外工作新局面。75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探索中國特色的對外開放之路,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在新的起點上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新格局。
2023年,我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633億美元,比1983年的9.2億美元增長了176倍,規模連續多年保持世界領先。與此同時,我國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合作,對外投資步伐不斷加快。2023年,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金額爲1301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61倍,年均增長23%,連續11年位居世界前三。
雙向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是中國開放發展的一個縮影。從“落後時代”到“趕上時代”再到“引領時代”,改革開放深刻改變了中國的面貌,成爲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徵和最壯麗的氣象。1978年至2023年,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比重從1.7%上升到17%左右。
譜寫發展新篇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用好國內國際兩種資源,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
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從自貿試驗區到自由貿易港,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累計開展3500餘項改革試點,形成了許多標誌性、引領性制度創新成果。
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落地實施外商投資法和優化營商環境條例。2024年版全國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限制措施由31條減至29條。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取消銀行、證券、人身險等領域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
主動向世界開放中國市場。作爲世界上首個以進口爲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上海進博會迄今已連續舉辦6屆,今年即將舉辦第七屆,吸引了來自17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參展,累計意向成交額超4200億美元。從進博會、服貿會到消博會,一系列擴大高水平開放的重大舉措,爲全球發展注入中國力量。
共建“一帶一路”取得豐碩成果。我國已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截至2022年,我國在共建國家的承包工程年均完成營業額達1300億美元,建設了中老鐵路、雅萬高鐵等一系列標誌性項目;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的217個城市,累計開行超7.8萬列,運送貨物超740萬標箱;2013年至2022年,我國與共建國家貨物貿易累計規模達19.1萬億美元,雙向投資累計超3800億美元。
攜手合作共贏
開放,不僅是改變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更是新時代中國的主動擔當。
從國際合作看,儘管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開放指數呈下滑趨勢,但開放合作、互利共贏仍然是時代潮流。中國堅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發展,不僅爲中國式現代化開闢了廣闊前景,也促進了各國共同發展、推進世界現代化。
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中國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攜手共行天下之大道。
新時代新徵程上,中國將以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爲契機,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立同國際通行規則銜接的合規機制,塑造開放新優勢,釋放開放新紅利;將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更加積極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將創造消費新場景,培育外貿新動能,擦亮“投資中國”品牌,讓中國大市場成爲全球創新活動的“強磁場”;將把開放的蛋糕做大,把合作的清單拉長,全面參與世貿組織改革,壯大自貿“朋友圈”,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展望未來,隨着中國式現代化不斷推進,堅定不移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中國,將爲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推進世界現代化進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經濟日報記者 孫昌嶽 王一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