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鶴成立全球大腦發育研發平臺 產學研用融合按下“加速鍵”

“我家寶寶比別人家小孩講話都慢,是不是生長髮育有問題?”“孩子反應慢,有時候叫他也沒反應,不會是自閉症吧?”在一些育兒互助羣的聊天界面和育兒賬號的留言版面下,經常能看到新晉寶媽們這樣的留言。

“寶媽”們無處安放的焦慮背後是,我國生命早期營養領域的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不僅亟需喚醒大衆對此的關注與參與,更要在科研層面下“功夫”。10月22日,飛鶴對外宣佈,與首都醫科大學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成立科研平臺。該平臺將對全生命週期功能營養及大腦健康展開研究,進一步推動國民健康與營養狀況的持續改善。

在腦發育戰略中,“生命早期1000天”被反覆提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生命早期1000天是一個人生長髮育的“機遇窗口期”,超過80%的大腦發育都在此階段完成。然而,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顯示,在中國,約有1700萬5歲以下兒童未能充分發揮潛能。我國2-15歲兒童中,約有2500萬存在多動症、學習困難和發育遲緩等問題。

這些問題與生命早期大腦發育期的營養攝入、科學養育息息相關。哈佛大學醫學院波士頓兒童醫院神經學教授貴雄·亨施指出,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大多發生在嬰幼兒時期,此時大腦具有極高的可塑性,良好的養育環境和充足的營養補充,將有效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也持相同的觀點。他表示,在生命早期,營養爲大腦和神經功能發育提供基本的物質支撐,充足、均衡的營養成分攝入,對保障嬰幼兒健康成長至關重要。腦健康是社會福祉的重要基礎,也是每個個體成長、成人、成才的基礎。

目前,行業對生命早期營養元素與大腦發育之間的具體關係,仍然瞭解不夠充分,需要更多技術、更多的臨牀觀察來驗證。

不僅如此,科研與產業的脫節也是當前阻礙行業創新發展的原因之一。其中,在母嬰營養前沿研究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方面,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約爲30%,還有巨大的上升空間。

對此,飛鶴與首都醫科大學聯手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落地。

其中,DHA與ARA是母乳中有助於大腦發育的重要成分,但比例失衡會存在競爭抑制作用,反而會影響嬰幼兒大腦正常發育。飛鶴通過與專業機構合作進行臨牀餵養試驗,證實了包含5大腦磷脂與DHA:ARA=1:1.7的嬰配粉對對嬰兒神經發育的積極影響,並將這一成果應用於全線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中。

孕期營養補充對生命早期1000天的開端至關重要。飛鶴研發推出的星蘊養蘊智小G瓶,包含HMOs、活性葉酸、DHA、燕窩酸等六大核心營養,進一步促進胎兒神經發育。

在這背後是,飛鶴加強科技創新,通過與大學和機構共建科研平臺,以及跨國研究資源共享和學術交流,有效促進產學研醫深度融合,加速大腦發育營養研究成果轉化。

(《財經》新媒體綜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