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是臺灣1/5!愛莉莎莎泰國買房很賺?專家曝8大驚悚風險
泰國觀光產業相當發達,也有不少民衆在泰國買房置產。(中新社資料照)
百萬YouTuber愛莉莎莎日前在IG上發文透露,她在泰國曼谷買了一間房子,並大讚房價很便宜,「是臺灣價錢的1/5」,掀起東南亞投資置產討論話題,但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撰文提醒東南亞投資置產的8大隱藏風險,遇到爛尾樓的機率恐怕也比較高。
一、法令與市場差異性
每個國家不動產市場生態都存在差異性,連建築規劃都大不相同,更何況是區段條件,而這是臺灣人不太可能熟悉之處,因此,業者號稱位於菁華地段等宣傳辭彙真的可信嗎?
其次,東南亞除馬來西亞等少數國家,其餘多數國家並不允許外國人持有該國土地,所以臺灣人買到的多爲地上權住宅,沒有土地所有權,包括最近討論度很熱的泰國。
二、產權沒有保障
由於外國人士無法擁有土地,社區土地大多掛在開發商或開發商另外成立的公司名下、有的則掛在董事長個人名下。
但這樣就有問題了,試想一間房子可以住多久?4、50年跑不掉吧,但一家公司可以活多久?臺灣存續超過50年的建商都沒幾家,你覺得東南亞建商的公司平均壽命能有多長?如果建商不幸倒閉熄燈或董事長落跑、掛點了,土地所有權不會衍生爭議嗎?這點是所有到東南亞置產的投資人需謹慎思考的地方。
三、一案兩價、一案多價
國內業者承接海外建案來臺銷售,這類建案可能存在一個不公平的事情,那就是「一案兩價」、「一案多價」,也就是建商賣給當地民衆是較便宜的價格,賣給海外買家卻是較高的售價,而且賣給不同國家買家又有不同售價。
而且最悲催的是,臺灣與大陸的售價通常比較高,它漂洋過海是來找盤子。
四、宣傳投報像座山,實際投報如山崩
實際投報率遠遠不如預期,是海外置產常見的糾紛之一。雖說業者浮報租金行情是主因,但有時卻不是業者的錯,而是房子租不出去、空置期太長,導致投報率低落。
像這類拿到海外銷售的建案,未來出租的租金較高,通常只有白領階級、當地有錢人、或者外商人員有能力承租,屬於小衆客源,所以空置期過長便成爲司空見慣的狀況。有的業者訛稱規劃酒店式公寓,實際上卻是PO在AIRBNB接短租等等怪異狀況。
五、轉手不容易
基於以上說法,來臺銷售的建案在該國當地多屬於高價案、或是豪華型公寓,這類產品的客源本身就較爲有限、房價較貴,且海外買家沒有土地所有權;當地人用相對便宜的價格可買到完整產權房子,自然不會向外國買家接手這類物件,所以外國買家爽收租金幾年後若想出售,就會發現售價與自己期待有落差。
六、海外訴訟累死人
海外置產常見的糾紛如「投報率不如預期」、「建商默默落跑」等,而國內投資人遇上這類情事,往往只能進行海外訴訟來爭取權益。
到東南亞買房前,該好好想一想有沒有能力、精力來做這件事,有的消費者選擇狀告國內仲介業者、或向消保官申訴。但省省吧,根本沒用。
七、臺灣建商都不夠熟了,何況海外建商
臺灣人買房都說一要看建商、二要選營造廠,但臺灣建商成千上萬家,已經很難摸清底細了,更遑論海外的建商,你所知道的資訊幾乎都是業者告訴你的,毫無參考標準。
八、排華的風險
東南亞國家多發生過排華暴動,最近的一次則是2014越南排華暴動,最嚴重的一次是1998年印尼排華事件,此事件引發不少華僑舉家搬至臺灣。排華暴動發生的機率就是0與100的差別,無法排除它永不發生,更難以預測發生時會造華人生命財產造成什麼影響。
何世昌總結,東南亞市場充滿商機,房屋出租投報率的確比臺灣更高,但投資人應先掌握「風險與獲利呈等比」的概念,相對高獲利必然伴隨相對高風險,再加上東南亞建商倒閉與爛尾風險較臺灣高,這個問題也值得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