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下,滴滴的前途和錢途

(原標題:反壟斷下,滴滴前途錢途

經濟獨角獸多數出生於2010年附近,比如熟知的美團、滴滴、字節跳動、快手等。

那是一個創業瘋狂的時代,中國巨大的市場需求亟需釋放,互聯網普及紅利有待開發,又疊加人才、技術、資金的瘋狂涌入。

那是一個弱肉強食的年代,獨角獸們天生帶着一股狠勁,由於互聯網經濟的只允許“老大”和“老二”的存在,能否站穩腳跟決定的不是成敗,而是生死。

嘯虎曾說,“中國互聯網需要創始人兇狠一點”。滴滴是朱嘯虎最成功的投資案例,它的創業人程維就是一個實打實的狠角色。

他曾在自己的軟件上裝卸載對方程序的插件,也曾在對方的硬件上安裝上自己的軟件。

可以說,滴滴之所以能夠相繼斬落快的、優步、搖搖招車、百米出租車,靠的不是先進的技術,而是程維的那股狠勁。

近日,滴滴遞交了IPO招股書,靠程維的“財技”滴滴從虧損60億元變成盈利50多億。這也讓《市值研究室》不禁感慨,朱嘯虎的眼光真的毒辣,中國互聯網創始人果然不能太斯文

不過,市場對於滴滴的前途並不樂觀,用戶對滴滴“殺熟”質疑不斷,監管因其涉嫌壟斷頻頻點名,滴滴站在一個充滿變數的十字路口。

滴滴的發家之路

6月10日,滴滴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上市招股書,預計將於今年7月赴美上市。

自成立至今,滴滴已融資23輪,融資總額超過220億美元,估值或超過1000億美元。

目前,滴滴擁有4.93億活躍用戶、1500萬的活躍司機、全球平均日交易量4100萬單,全平臺總交易額爲3410億元,成爲出行領域的獨角獸。

程維可能做夢都不會夢到,他能夠僅用9年時間,就打造出一個如此龐大的商業帝國

程維是江西鉛山人,出生於1983年,畢業於北京化工大學。

21歲,剛畢業的程維被一個做保險的大姐拉去,付了800塊錢押金,開始幹這份連底薪都沒有的工作。努力了幾個月,最終的結果是,他一份保險也沒賣出去。

接下來,他應聘了一家國內某“著名”醫療保健公司經理助理的職位,等他去上班時才發現這家著名公司是一家足療店。

陰差陽錯之間,程維迎來了人生轉折點,投身阿里巴巴。程維在阿里巴巴一共效力了八年,從基層業務員做到部門主管,再到阿里最年輕的區域經理,還擔任過支付寶B2C事業部副總經理

不知道程維是不是受到前任BOSS馬雲的思想薰陶,他的講話總是透着對人類美好未來的使命感。

滴滴六年的時間,我們的使命是讓出行更美好。我們把原來線下散亂的好的交通工具線上化。用戶的需求和這些交通工具連接起來,不管是出租車,私家車,還是單車,公交車,所有的物理世界都會被線上化。

滴滴的價值本質上是幫助大家出行節約了時間,提供了服務的增值。商業價值永遠是你用戶價值很小的一部分,根本在於你是否能夠創造巨大的用戶價值。

2012年,29歲的程維從阿里辭掉了B2B事業部副總經理的職位,他拿着80萬走上創業之路,其中10萬是他自己的,另外70萬是他在阿里的上司王剛出的。

程維後來形容:創業就是在晚上推開一扇門,外面漆黑一片,你不知道沿途有刀山火海還是萬丈深淵,只知道必須走出去,無法回頭。

程維花了8萬塊錢,找外包團隊做出了第一版滴滴。這個匆忙上馬的軟件響應率只有50%,也就是說,如果乘客點擊“我要打車”,一半的可能會發送成功,一半的可能毫無反應。

他給好友王興演示這個產品,王興看了一眼,不屑地說:垃圾。

每一個帝國誕生背後都有些傳奇的色彩,2012年一場大雪拯救了瀕臨崩盤的滴滴。

那年11月3日,一場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襲擊北京,在漫天風雪中,無數人等了很久都打不到車。其中一些人想起曾經不知道通過什麼渠道聽說過的一款滴滴打車軟件,就試着用一下看,結果很快就打到了車。

程維後來回憶說:“其實我想想都後怕的,如果沒有2012年的大雪,我也不敢想(滴滴結果會怎麼樣)。”

滴滴斬落的強敵

外界對程維的評價是,雖然看起來一臉憨厚,但是行事風格卻極其兇猛。

朱嘯虎說起爲什麼會投程維,他說程維看起來特別自信,問什麼他都能自信地答出來,要做什麼,爲什麼要做,怎麼做,問題在那裡,都想得非常清楚。在他看來,這種自信在創業圈是不多的。

另外有一個原因,朱嘯虎沒有直接談過,但應該也是重要原因。他在談爲什麼沒有投張一鳴時候,說張一鳴太斯文,“中國互聯網是需要創始人兇狠一點的”。也許,他在程維身上看到了這種兇狠。

事實證明,朱嘯虎的眼光非常毒辣,在那個草莽時代,滴滴之所以能夠相繼斬落快的、優步、搖搖招車、百米出租車,靠的不是先進的技術,而是程維的那股狠勁。

滴滴的第一個強敵是搖搖招車。滴滴並不是第一位做出行服務的公司,當時北京的屬於搖搖招車的地盤。

從各方面來看,滴滴和搖搖招車不是一個量級的競爭對手。搖搖招車擁有良好的政府關係和一定的用戶基礎,已經得到紅杉資本和真格基金的350萬美元融資,按照匯率來算搖搖招車的實力至少是滴滴的30倍。

不過滴滴還是硬生生的奪下北京市場。據說,滴滴其中一個策略就是在軟件中加入檢測用戶手機的功能,如果用戶手機原來裝了搖搖,有滴滴後,就會彈出一個對話框:是否卸載搖搖。

滴滴應該慶幸,自己誕生於那個用戶隱私還不被重視年代。當然,即便是滴滴與搖搖招車的對碰發生在當下,身上帶着狠勁的程維也會有其他“招數”來制服搖搖招車。

後來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搖搖因爲存在運營不規範的問題,被用戶投訴導致在首都機場的推廣點被取消,滴滴趁機進入了本來屬於搖搖的領地。就這樣,滴滴一步一步的吸引了更多的客戶,也超過了搖搖。

滴滴第二個強敵,是百米出租車。百米也是一個實力超強的對手。其不僅與很多出租車公司和96103電召平臺建立了合作關係,還花大價錢爲出租車配備了7寸的平板電腦,解決了很多司機沒有智能手機的問題。高峰時,北京至少有一半的出租車上面安裝了百米公司的平板。

程維的出招讓人瞠目結舌,他竟然派人到每一臺出租車上,給平板電腦“刷機”,在上面安裝滴滴打車。結果就是百米出了裝設備的錢,滴滴一分錢不花,就在上面裝了自己的軟件。

據百米當時的品牌部總監孫志剛後來說:

滴滴還曾在一段時間裡,通過刷單的方式,人爲製造訂單很繁忙的假象,讓出租車司機以爲滴滴上面的單子確實很多,只是因爲自己手慢才搶不到。

當百米規規矩矩地遵守政府的各項規定時,滴滴卻偷偷地繞開。如交通委要求司機在網約車平臺註冊時,必須提供身份證和服務監督卡原件,滴滴卻不作要求。交通委要求打車軟件不能提供加價功能,百米言聽計從,滴滴卻直接無視,讓高峰期乘客可以加價叫車。

走上壟斷之路的滴滴

互聯網經濟很殘酷,即便在局部站穩腳跟,也隨時面臨被“吃掉”的危險。

彼時,在杭州一家名爲“快的”的打車軟件風生水起,而這家公司的背後投資人卻是阿里巴巴。

如果滴滴選擇偏安一隅,那麼等待他們的就是被逐步在壯大的對手找上門。

小馬哥的瘋狂且真摯的追求下,程維在2013年接受了騰訊領投的B輪融資。

滴滴與快的的戰爭是由程維無意發起,他一開始只是想花幾百萬做一次促銷補貼,結果小馬哥一出手就給程維劃了幾千萬。

這一波補貼,讓滴滴的成交量暴漲,也刺激了快的。就在滴滴決定停止補貼的前一天,在阿里的加持下,快的也開始瘋狂補貼,並且迅速扭轉了戰局。

雙方無休無止地補貼,打車幾乎都要免費了,這改變了很多人的出行方式,以前連坐公交都嫌貴的買菜大媽,也開始打車了。

滴滴與快的之戰,從根本上說,是騰訊和阿里之戰。這場大戰,騰訊和滴滴燒了14億,阿里和快的燒了10億,可以說是兩敗俱傷。

唯一的收穫,是其他小玩家都被擠出了局,此時滴滴和快的已經佔據了98%的市場份額

不過這也讓騰訊與阿里心有餘悸,最終在江湖大佬的撮合下,滴滴與快的走到一起。2015年2與14日,兩家正式合併,打車領域的超級獨角獸誕生了。

滴滴與快的這場戰役被互聯網銘記,也被創業後輩們爭相模仿,瑞幸、拼多多、ofo之所能夠迅速崛起,大多都用到了補貼搶市場、搶用戶,只不過已經沒辦法像老大哥那樣一統江湖。

門外的野蠻人

朱嘯虎說:“第一次海灣戰爭花費大約600億美元。滴滴和優步大約融資了200億美元,這簡直就像一場戰爭。”

在滴滴與快的合併的前夕,國際巨頭優步入局。優步成立於2010年6月,發展迅猛,身後還站着高盛、亞馬遜以及Benchmark等“猛人”。

滴滴與快的打一場戰役燒了10億元,而據財新報道,滴滴在2015年平均每月就燒掉了10億元人民幣,而優步在進入中國市場後也共計燒掉了約25億美元。

在此期間,優步完成了D、E、F、G四輪融資,融資總金額約125億美元,滴滴也急速地募集了近100億美元。

2016年中旬,兩家公司的投資人都有點被這個燒錢速度弄慌了。儘管滴滴和優步都擺出了一幅不可能會合並的態勢。其中,優步的中國區戰略負責人柳甄在朋友圈表示優步中國與滴滴合併純屬謠言。

不過生意歸生意。事後據媒體報道,早在2016年4月開始,兩家公司的高層就已經暗中商討合併事宜,優步還因此提高了補貼額度以增加談判籌碼。

2016年8月1日,滴滴與優步中國正式宣佈合併,滴滴將收購優步中國資產,雙方互相持股。

滴滴的財技

中國市場實在太大,任何一個細分領域都是萬億級的體量,也能夠容納萬億級別的企業。

當然,大生意未必是好生意,尤其是那些科技密集型人力密集型公司,它們雖然提升了供給與需求的對接效率,但實際並沒有發生顛覆性的改變,因此更多是苦哈哈的業務,收取流量費或是服務費,滴滴、美團皆是如此。

據wind數據顯示,2018-2021年1季度滴滴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爲5.5%、9.77%、11.23%和10.83%,銷售淨利潤是-11.07%、-6.29%、-7.48%和13%,考慮到要平衡車主和乘客之間的關係,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滴滴的盈利能力恐怕很難有大幅提升。

今年1季度,滴滴實現盈利54.9億元,實現盈利主要來自於滴滴“財技”。招股書顯示,滴滴投資收益爲124億元,主要是從事社區團購業務的分拆,確認未實現收益91億元。而實際上,滴滴1季度運營虧損爲66.54億元,所以業務層面並沒有明顯好轉。

滴滴剝離團購業務可謂一箭雙鵰。首先,在IPO前夕滴滴通過剝離社區團購業務,給市場交了一份“體面”的答卷,這顯然有利於滴滴得到好的市場報價。

談笑之間,滴滴從虧損60億元變成盈利50多億,這也讓《市值研究室》君不禁感慨,投資大佬朱嘯虎的眼光真的毒辣,中國互聯網創始人果然不能太斯文。

其次,社區團購業務仍然處於燒錢階段,剝離社區團購業務可以避免業績被拖累。

滴滴在招股說明書中並沒有透露“橙心優選”經營狀況,但是透過美團的經營數據其實我們也可以瞭解一二。

據瞭解,2020年第4季度,美團新業務運營虧損約爲60億,其中一半是來自美團優選。而在2021年第1季度,該分部的經營虧損擴大至80億元。

大家知道,滴滴的司機師傅跟美團的外賣小哥所提供的服務其實還是有些差距,更適合做社區團購的美團推進都如此艱難,滴滴恐怕就更費力了。

滴滴的演技

程維原來設想的商業模式是向每個司機收取每月3塊錢的服務費,隨着滴滴的規模壯大以及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他的“理想”終於實現了。不過,程維向每位司機收的服務費並不是3塊錢,而是20%左右的佣金。

在今年5月,滴滴也曾發佈關於“抽成”的說明,2020年滴滴網約車司機收入佔乘客應付總額的79.1%。

如果對比曾經出租車司機的“份錢”來說,滴滴這樣的收費是較爲合理的,在“多勞多得”大方向不變的情況下,降低了司機師傅的最低運營成本,告別了一睜眼“欠錢”的尷尬局面。

當然,有多位司機師傅向《市值研究室》反饋,“多勞多得”確實不假,但是滴滴派單也很有技巧。有的司機反饋口碑值高的時候每日賺的錢竟然不如低的時候賺的多,有的司機反饋只有工作一定時常才能夠完成自己的平均收入,這無形之中加大了司機師傅的勞動強度。

對於這些遭遇,有的司機將這些歸咎於運氣,有些司機將這些歸咎於滴滴的潛規則

曾有一位滴滴師傅在網上揭露了滴滴的派單規則,據他描述滴滴在一個城市可能存在於幾個司機池子,甚至幾十個司機池子,每個司機池接單質量並不相同,而這也直接影響收入。比如某些師傅每天接到的都是流水低的單子,那麼就可能是被分到了某個池子裡面,只能接這些單子。

滴滴的潛規則可能不僅用在對付司機,可能也用在了用戶身上。滴滴利用大數據殺熟一直被用戶詬病,也多次被媒體抨擊。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孫金雲帶領團隊在國內5個城市進行了800多次打車測試後發現,當用戶選擇一鍵呼叫“經濟型+舒適型”兩檔時,與非iPhone手機用戶相比,iPhone手機用戶更容易被價格更高的舒適型網約車司機接單,比例爲非iPhone手機用戶的3倍。這也就意味着只要你的手機越貴,你就會更容易打到車,反之你的手機越便宜,越難打到車,可見滴滴已經從“殺熟”成功升級爲“殺富”。

對於種種亂象,今年5月新華社直接喊話,《網約車平臺:請給公衆一個解釋》,“乘客反映打車越來越貴,司機感嘆掙錢越來越難。本該讓出行更便捷的網約車平臺,如今卻時常給乘客、司機添堵,這樣的結果誰都不願看到”。

滴滴的“錢途”

對於像滴滴這樣TO C的產品來說,最怕陷入消耗戰。比如電商領域,阿里、京東、拼多多等,每年僅用於爭奪用戶流量的銷售費用就高達數百億。

但是正如上文所說,滴滴已經把競爭對手全部打趴下,目前佔據國內打車市場的90%。對於滴滴這樣相對剛需且沒有競爭對手的產品,未來可以說 “錢途”一片光明。

從財務數據上也應徵了我們的猜測,滴滴在銷售費用上相對而言並沒有太大開銷。2018-2020年滴滴的銷售費用分別爲76億元、74億元和111億元,營業收入分別爲1352億元、1547億元、1417億元,近3年最高近7.8%,這在幾家大型互聯網公司中幾乎是最低。

不過也需要指出的是,滴滴目前可能也僅就國內出行業務盈利,其他幾項業務幾乎都處於燒錢階段。

比如國際分部。一方面國際各個市場勝負未分,一方面疫情等因素影響。總之就是,滴滴出海雖然小有成就,但是仍然沒有讀過“燒錢”階段,在短期內很難扭虧爲盈。

順便說一下,國際業務佔比更大的優步連續6年扣非淨利潤爲負,今年一季度虧損18.55億美金。未來滴滴如何在海外盈利,多少讓人感到一絲擔憂。

至於其他業務,共享單車和電動自行車、車服網絡、同城貨運、社區團購、自動駕駛和金融服務等業務,除了金融服務是已經被市場驗證是賺錢項目之外,其他的項目每一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眼前最“血淋淋”的例子是共享單車,曾經輝煌一時的ofo和摩拜,一家破產,一家被美團收編。

一方面在反壟斷的大旗下,滴滴很難將出行業務的成功複製到其他領域。另一方面,各個領域的競爭對手都在滴滴之上。

滴滴的前途

聊完滴滴的“錢途”,我們再來聊聊它的前途。滴滴的未來存在兩個不確定因素,一個是反壟斷,一個是技術革新。

按照《反壟斷法》提出的50%市場份額來界定,滴滴早已具備市場支配地位。交通運輸部2020年11月披露的全國各網約車平臺的訂單量數據顯示,滴滴以及其子平臺兩者訂單量合計佔全國總訂單量的90%。易觀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0年5月份滴滴打車的月活用戶數爲5439.48萬,市場佔有率爲88.71%。

自去年以來,監管層對於互聯網平臺壟斷問題開始重視,陸續開始從法律層面進一步加強指導和管理的工作,尷尬的是滴滴幾乎每次都會出現在相關名單上。

2020年11月6日,國家市場監督總局、中央網信辦、稅務總局連夜約談包括阿里、騰訊、滴滴等等27家中國互聯網巨頭企業。

2021年2月7日,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制定發佈《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

2021年3月5日,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負責同志對滴滴公司進行了約談。

2021年3月12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滴滴在內的多家互聯網科技公司作出罰款處罰、行政處罰等。

2021年5月14日,8部門聯合約談滴滴等10家網約車平臺。約談指出,網約車平臺公司抽成比例高、分配機制不公開透明、隨意調整計價規則,以及互聯網貨運平臺壟斷貨運信息、惡意壓低運價、隨意上漲會員費等問題,涉嫌侵害從業人員合法權益,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近期多家媒體報道,市場監管機構已經開始對打車巨頭滴滴出行展開反壟斷調查。其中華爾街日報稱,最近監管機構成員走訪了滴滴出行等互聯網公司。他們表示,參與調查的機構包括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國家稅務總局。此外,有媒體稱,監管部門可能不滿意檢查結果,滴滴可能會遭到潛在的懲罰。

不過滴滴對於此事表示,“我們不評論匿名消息人士沒有根據的臆測。”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未迴應置評請求。

值得關注的是,再次敏感期新華經濟發表文章《網約車平臺爲何要反壟斷?高門檻不在技術而在資本》,再度炮轟網約車平臺。文章稱“經過市場慘烈的廝殺,少數出行平臺形成了市場優勢,這時候網約車的標籤變成了“殺熟”,變成了“算法”,變成了各種試探人性底線的“壓榨者”。”

滴滴未來第二個不確定因素是技術革新,中期來看最大的變量是自動駕駛。

正如上文所說,滴滴是一家科技密集型且人力密集型公司,它只是將需求和供給對接以賺取20%服務費,因爲基礎服務還要靠司機師傅支撐。

如果未來能夠實現理論上的自動駕駛,司機師傅的80%收入可能也會被滴滴收入囊中,行駛在路上滴滴的每一部車,都將成爲公司行走的提款機,雖然這個的想法有些天馬行空,但是也讓人怦然心動。

滴滴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自動駕駛是未來出行的關鍵。它有可能通過顯著降低事故風險來顯著提高安全性。自動駕駛還通過允許汽車全天運行來提高車輛利用率,從而增加供應並降低運輸成本。我們正在構建一套完整的自主解決方案,將世界領先的技術與移動和共享移動部署的商業運營相結合。

結語:

2021年, 38歲的程維用9年的時候打造了可以與阿里匹敵的滴滴帝國,而他也成爲最年輕的互聯網巨頭的掌門人之一。

參考資料:

1、滴滴的派單規則,我告訴你怎麼派單的,知乎

2、網約車平臺爲何要反壟斷?高門檻不在技術而在資本,新華財經

2、滴滴優步燒錢大戰史,曾嚇慌了投資人,虧損換市場故事不能再講,全球財富即時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