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意點火,德國“買單”?

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加徵關稅帶來的反噬作用還在不斷擴大,雙方的交鋒仍然在繼續。

10月8日,商務部發布公告稱,中方依法決定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白蘭地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同時,中方正在研究提高進口大排量燃油車關稅等措施。

此外,商務部還貼出了各公司傾銷幅度“黑名單”,法國的軒尼詩公司、法國聯合干邑公司、法國葡萄烈性商貿公司、法國卡慕公司、法國大酒窖股份有限公司等等衆多法國企業都在其中。

業內人士指出,白蘭地酒是法國的重要傳統產業,99%以上的歐洲進口白蘭地來自法國,此次針對白蘭地採取的反制措施可以說是一次精準的打擊,更是向投出加徵關稅“贊成票”的法國釋放出了一個明確信號,那就是任何損害中方利益的行爲都會受到嚴厲的反擊。鼓吹加徵關稅的法國看似是躲在歐盟這棵大樹的背後,但實際上也躲不過這顆命中眉心的“子彈”。

歐盟各國對華電動車加徵關稅投票結果

此前,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斌曾強調,有關調整建議符合世貿組織規則和市場經濟原則,“與某些國家和地區採取的保護主義措施有着本質區別”。

並且,貿易專家還預測,這只是第一輪反擊,中歐已經進入了“一邊回擊一邊談判”的階段,在未來豬肉、乳製品等歐盟支柱產業也可能面臨來自中國的更加嚴格的審查。據悉,歐盟在2023年對中國的豬肉、乳製品和白蘭地出口總額達到約100億美元。而中國採取反制措施的產品選擇將精準打擊到不同的供應國,而這些潛在反擊主要“命中”那些支持加徵關稅的歐盟國家。

中國已經展開調查的歐盟進口產品以及主要供應國的投票情況

如果說中國即將進行的對於歐盟農產品的打擊是直擊各國要害,那麼其正在研究的關於大排量燃油車的關稅增收則是一記全面的回擊。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2.5升及以上汽油乘用車進口量爲11.92萬輛,在乘用車進口量中所佔比例超過30%。有分析人士對汽車預言家表示,德國汽車工業高度依賴中國市場和產業鏈,目前大排量燃油車對華出口量大的主要是德系品牌,如BBA、保時捷等豪華品牌,而法國和意大利的汽車產品對華出口量較少,因此其可能受到的影響也較小。

雖然反擊措施看似是打擊法國和意大利的大排量跑車,但由於貿易額的差距懸殊,德國即使是投出了“反對票”,卻不得不和歐盟這艘大船的整體利益捆綁。因此,有業內人士調侃未來的局面很有可能是“法意放火,德國買單”,德國成爲了最大的“受害者”。

有統計數據顯示,在2023年歐盟各國家對中國出口額中,德國向中國出口額爲1060億美元,而2023年中國自歐洲進口商品總值超過4983億美元,也就是說,德國佔據了歐盟出口總額的五分之一,其中乘用車出口更是佔據了大頭。

而中國這一可能打出的“反擊牌”所涉及的金額數量遠遠超過法國和意大利對中國出口農產品、奢侈品和服裝等產品的總和。據德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德國出口至中國的乘用車價值151億歐元,德國汽車供應商向中國出口的零部件價值112億歐。

同時,該協會也指出德國汽車製造商向中國出口了216299輛汽車,其中約三分之一發動機排量是超過2.5升的產品;此外,德國製造商在歐盟的工廠(斯洛伐克、奧地利、意大利)還向中國出口了約48000輛發動機排量超過2.5升的產品。如果針對大排量燃油車的反制措施落地,那麼中國汽車市場最爲親密的盟友的德國也將成爲無辜躺槍的“犧牲品”。

在分析人士看來,中國針對大排量燃油車增加關稅的措施看似是隻讓法國和意大利受到了“輕傷”,但卻是切切實實地拿捏住了歐洲出口的“命脈”,甚至可以理解爲挾德國汽車產業來鉗制歐盟,而從歐盟此前的投票也可以看出,其內部的對華策略本身就存在着矛盾和分歧,各個成員國也有着自己的“小算盤”。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跨國車企也對歐盟委員會此舉表達反對或不滿。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表示,歐盟批准對中國電動汽車進口徵收關稅爲“對歐洲汽車工業的致命信號”,歐中需要迅速找到解決方案,以防止一場最終只有輸家的貿易衝突。”德國梅賽德斯-奔馳集團的發言人表示:反補貼關稅會長遠地削弱一個行業的競爭力。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將給各方帶來繁榮、增長和創新。大衆集團首席執行官奧博穆也表示:“不應該是懲罰性關稅,應該給予在歐洲投資的中國車企相應的優惠。那些在歐洲本地投資並給當地創造就業機會、同時與當地公司合作的中國企業應該在關稅方面獲得相應的優惠。”這也表明了德國車企依然堅定的看好中國市場。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歐盟的關稅政策本質上是爲了自己的政治目標和經濟利益,希望迫使中國企業在歐洲建廠並且實現經濟轉讓,這早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中國企業也不可能乖乖就範。

而關於雙方下一步的切磋和談判,業內也有諸多的猜測。在專家看來,儘管歐盟委員會在草案中留了與中方繼續談判的口子,但雙方達成協議的可能性相當低,而一旦談判失敗,中方勢必會採取更大規模的反制措施。也有專家指出,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並不會因爲加徵關稅政策而停滯不前,既然邁不過貿易壁壘的高牆,中國汽車企業也可以選擇加速“反向合資”,憑藉自身的電動化、智能化技術優勢以及成本優勢推動德系合資車品牌打造具有足夠競爭力的電動車,以此撬動歐洲汽車市場。

可以預見的是,無論是歐盟的貿易保護主義,還是中國的反制措施都會對雙方的發展帶來重大的影響,而合作共贏纔是中歐貿易關係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