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一年換三個總理,接下來德國怎麼辦?

美、法都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德國在歐盟與法國形成軸心。同時,美、法、德都是北約重要成員。在三國政權更迭以後,其內政外交必然面臨種種變化。內政方面,三國在經濟政策、稅收政策方面,如何變?特朗普想讓美國“再次偉大”,希望製造業迴流美國。而馬克龍、朔爾茨無一例外,首先該考慮自身位子能否保住。再考慮經濟、民生。

文|海上客

法國總理巴尼耶當地時間12月5日向馬克龍總統遞交了辭呈。

這當然意味着62年來首次——

法國政府被議會推翻。

而也值得一書的是:2024年一年之內,法國第三次面臨換總理。這走馬燈的勢頭,是否止得住?

與此同時,海叔注意到,德國方面也有情況。

歐盟內部,法、德堪稱主要國家。法、德之變,意味着什麼?

01

馬克龍(左)、巴尼耶 圖:央視新聞

巴尼耶辭職,並不出乎意料。

法國國民議會4日晚投票表決通過一項對政府的不信任動議。

具體說,當天下午,法國國民議會就兩項對政府不信任動議進行審議:

由左翼陣營185名議員提交的不信任動議在表決中得到331票支持,超過通過不信任動議所需的至少288票;

另一項不信任動議由極右翼陣營140名議員提交,不再進行投票表決。

事情的起因無非12月2日,巴尼耶繞過議會,強行通過一項社會保障法案,引發極右翼和左翼政黨強烈不滿!

簡單說,巴尼耶想要在2025年法國財政預算中,達到政府降低開支,同時增加稅收之目的。

對於議員們來說,政府降低開支未必是他們不同意的事。但若要增稅,自然是要動一些人的奶酪。看樣子巴尼耶要動奶酪的範圍挺大。看似他決心也大,議會不通過,他就想要使用法國憲法第49-3條款,不經議會表決,強行通過相關法案。

巴尼耶(右)被議會趕下臺 圖:新華社

可他如此舉動,反而讓議會中人團結起來,讓他下臺。

哪怕3日晚,巴尼耶曾言,自己仍希望與瑪麗娜·勒龐領導的極右翼國民聯盟和其他政黨就預算草案展開談判,可從那時開始直至議會投票,看來已經沒人願意給他面子,或者說給他實施政治抱負的機會。

02

出生於1951年的巴尼耶可不是愣頭青。

之所以今年9月法國總統馬克龍挑選他出任法國總理,很大程度是因爲此前擔任總理的加布裡埃爾·阿塔爾在擔任總理以後,遭遇歐洲議會選舉,馬克龍所在的中間派聯盟等遭遇敗績,之後啓動國內國民議會選舉。

7月7日的議會選舉投票率,創下了20多年來的最高紀錄,儘管法國民衆通過投票表達了自己的感受——他們不希望極右翼執政,但由於左、中、右三派都未能獲得絕對多數,只得繼續第二輪投票。

就這麼一陣折騰,儘管馬克龍的總統大位暫時沒啥危險,但阿塔爾肯定是無法再當總理了。

在這種情況下,馬克龍從選擇三十多歲的阿塔爾,到選擇七十多歲的巴尼耶。

阿塔爾曾擔任法國總理

那感覺,難道不是希望“老將出馬,一個頂倆”?

可巴尼耶似乎“戰鬥力”不如阿塔爾,僅僅過了三個月,就面臨烏紗帽不保的局面。

回看今年年初,法國總理還由博爾內女士擔任呢!

從博爾內,

到阿塔爾,

再到巴尼耶,

這樣的走馬燈,不知道馬克龍是不是看得有點暈!

在海叔看來,哪怕馬克龍再敬業、勤快,也不希望在換總理問題上加以表現。

法國會否在一年內出現第四個總理,或者總理人選?

那當然得看議會博弈和選舉流程。

眼門前,法國還是要思考日子怎麼過下去的問題。

據悉,如果12月20日前預算草案未得到國民議會通過,看守政府可以行使憲法權力,以法令形式通過一份預算。

也就是說,巴尼耶正式“下班”以前真的可以硬推!

但有分析認爲,此種硬推存在風險。

這可是進一步徹底跟議會鬧翻的舉措。

看守政府能否使用這項權力,在法國各界來說,本就屬於有爭議問題。有人認爲這是“法律灰色地帶”。

一旦強推,反對派勢必鬧出一番軒然大波。

另一種更可行的做法是,看守政府提出特殊的緊急立法草案,以確保政府明年初有一份預算。但屆時的預算只能延續今年財政支出限額和稅收規定,巴尼耶減少財政赤字的努力將付諸東流。

巴尼耶被趕下臺

現在就看法國看守政府兩害相權了。

另一方面,還是不得不說馬克龍。在內政面臨各種困局之際,馬克龍此前卻聯合美國總統拜登,將不少精力用於斡旋黎巴嫩與以色列的衝突。

有沒有成效?

看上去還真有。

黎以停火協議也簽了,拜登也對法國表揚了一番。

甚至海叔要說,畢竟黎巴嫩曾受到法國的所謂的委任統治,法國在中東還有些影響力,因此拜登調停黎以關係需要法國來幫忙。

03

馬克龍面臨各種困局

接下來:

美國政府即將換班,特朗普將於2025年1月再次上臺。

法國政府隨着巴尼耶的辭職,也要換班。

還別忘了德國!事實上,德國“紅綠燈”政府也差不多走到終點。

12月16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將要求德國聯邦議院進行信任投票,若信任投票不通過,則將提前啓動大選的程序。

哪怕混過這一關,明年2月或者3月,總得進行提前選舉。反正,留給朔爾茨的機會不是太多了。

朔爾茨(左)與德國外長貝爾伯克

海叔要說,美、法都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德國在歐盟與法國形成軸心。

同時,還要看到美、法、德都是北約重要成員。

在三國政權更迭以後,其內政外交必然面臨種種變化。

內政方面,三國在經濟政策、稅收政策方面,如何變?特朗普想讓美國“再次偉大”,希望製造業迴流美國。而馬克龍、朔爾茨無一例外,首先該考慮自身位子能否保住。再考慮經濟、民生。

至於俄烏衝突方面,歐洲的損失怎麼彌補,法國、德國目前繼續援助烏克蘭,明年是否難以爲繼,都是值得觀察之事。

版權說明

新民週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週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爲,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