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堅定援烏 計劃利用汽車工業生產軍用無人機

法國軍備總局 提出的「信天翁」無人機,動力採用模組式設計,可使用電動馬達,或是簡單的汽油引擎,這種產品可以在普通的汽車工廠就能大量製作。(圖/DGA)

在烏克蘭戰爭持續和歐洲緊張局勢加劇的背景下,法國正在尋求調整國內的工業配比,以滿足新的戰場需求。鑑於俄烏戰爭需要的是大量廉價無人機,至於性能與科技水準則是次要的,因此法國計劃利用成熟的汽車工業,來生產廉價的神風無人機,或稱爲滯空彈藥。

軍事網站ArmyRecognition報導,自二戰結束之後,美國與北約的西方陣營的國防工業,朝向高科技化發展,尤其是導向飛彈的普及化,其導引系統的成本,已超過爆炸彈頭,愈往後的武器愈是如此。西方軍事工業專注於高性能,但是代價是每一枚飛彈的成本很貴,生產速度也緩慢。

這一現象在1990年後的區域戰爭與反恐戰爭還不成爲問題,因爲戰爭規模小,這些先進彈藥還足夠消耗,但是俄烏戰爭就完全不同,持續近3年的俄烏戰爭,把北約儲備幾十年的先進彈藥給消耗大半,而國防工業生產卻無法快速提升。

法國國防工業部稱,爲了解決這一問題,法國軍備總局 (DGA) 正在探索新的解決方案,利用現有的民用工業(特別是汽車行業),轉型製作武器彈藥,至少可以快速的製造烏克蘭使用的神風無人機。

法國國防工業該該生產草案稱爲「遠程遙控彈藥」,目前尚未定案,僅知它能夠打擊100公里以外的目標,而且生產容易,可以在幾個月內交付數千架。

法國軍備總代表奇瓦(Emmanuel Chiva)承認:「法國國防生產模式需要出現轉變,因烏克蘭戰爭凸顯舊有國防生產模式,無法對面高強度的戰爭衝突。」

他強調結構性變革的必要性,而且需要國內各個行業(比如化學工業、能源工業,甚至農業食品行業)的專業知識,這些行業都習慣於大量生產。

這種轉變在重大戰爭時是必要的。以法國爲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米其林公司轉型生產飛機,而雷諾汽車則改生產坦克。

另外,在俄烏戰爭爆發後,法國總統馬克龍在2022 年 6 月就提出「戰爭經濟轉型」,目標是加快軍事工業的效率。他的努力也有成效,例如Nexter 公司自 2022 年以來,已將155公釐米砲彈的產量規模增加了 60 倍;達梭航空生產飆風戰機的速度,從「每月造出1架」,加快到「每月造出3架」。同時歐洲飛彈集團(MBDA)計劃到2026 年,將阿斯特飛彈(Aster,也常譯爲「紫菀」)的生產時間,從42 個月縮短至18 個月。

但是,生產時間仍然很長,因爲上述飆風戰機與阿斯特飛彈,都很精密與昂貴。

意識到這一挑戰,奇瓦提出了新的方法,包括開發「低成本」地對空飛彈以加速其生產,其武器的性能標準,也下修到更適合長期作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