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通”兩週年成績單亮眼:北向交易總額從3.96億到213.67億,ETF國際化已成部分公募重要戰略方向

財聯社7月1日訊(記者 沈述紅)2024年7月4日,ETF通即將年滿兩“週歲”。過去兩年間,納入互聯互通的南向和北向ETF數量合計超過150只,北向買賣總額從2022年7月的3.96億元增長至今年5月的213.67億元,海外資金通過ETF配置A股資產的需求不斷提升。

事實上,ETF的雙向互動與融合,正在成爲一些基金公司發展的重要議題。在6月28日舉辦的“2024景順長城指數國際化論壇”上,景順長城副總經理陳文宇表示,這一方面是要把好的指數引到國內,另一方面,要把中國好的指數形成好的產品推給海外投資者。

不過,“走出去”、“引進來”知易行難。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邢精平認爲,需要從三個方向做好雙向開放:一是要開發符合國際投資者規則的指數,如推出歐洲版、中東版的創業板50指數;二是與國際指數供應商、國際大指數提供商共同開發指數;三是針對國際投資者對深圳市場指數風險管理工具的需求,完善產品鏈條,以促進資產配置。

互聯互通:打造更健康的全球一體經濟

金融高水平開放過程中,雙向互聯互通機制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以ETF通爲例,從2022年7月4日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下的ETF交易開始,ETF通的發展已近兩週年時間。

據港交所數據,ETF通開通後,北向累計交易金額和南向累計交易金額均實現顯著增長。今年前5個月,北向累計交易金額較ETF通開通最初的5個月增長了近17倍;南向累計交易金額增長了79%。

港交所證券產品發展部主管羅博仁直言,對內地和香港的資本市場來說,ETF互聯互通是雙贏的。以中國香港爲例,香港的ETF流動性高且非常靈活,從發行商和做市商的角度來看,香港的投資市場最具多樣化。內地投資者可以通過多元化的北向ETF投資內地市場,香港投資者也可以通過南向ETF獲得更多國際投資機會。

事實上,“滬港通”、“深港通”等先行先試的舉措,不僅爲國內投資者提供了更爲廣闊的海外投資渠道,也吸引了大量境外資金進入中國市場。這種雙向的互動與融合,不僅促進了金融開放和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更推動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仍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調整出口目的地的同時,也孕育出新的互聯互通優勢。”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指出。

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公司如何更好地探索指數投資國際化?

景順長城副總經理陳文宇的答案是:一方面,要把好的指數引到國內,讓個人投資者在財富管理的選擇上能夠拿到更好的收益風險特性的產品,大大推動金融的人民化、功能化;另一方面,對外講好中國的故事,要把中國好的指數形成好的產品推給海外投資者。“創業板50代表了新質生產力的各個方向,如果能將它推廣到多樣化投資市場中,就能對外講好中國高質量發展故事。”

陳文宇提及的創業板50案例,正是景順長城基金外方股東景順本月與深交所協作,將創業板50指數帶到歐洲的情形。目前,該指數在都柏林、倫敦、德意志、瑞士、意大利等五個交易所掛牌,雙方將聯合在海外推廣創業板市場,提升國際投資者對於中國科技及資本市場的認知度,吸引更多國際資金配置中國科技產業和新質生產力。

外資與本土金融如何共舞?

在行業准入放開疊加資本雙向流動加快的背景下,具備一定實力、運作規範、管理水平較高的境內金融機構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與此同時,外資機構佈局中國市場的“引進來”進程也正在加速。

在景順長城基金ETF與創新投資部總經理、基金經理汪洋看來,“走出去”、“引進來”知易行難,對於景順長城來說,ETF的國際化是重要戰略方向,這涉及外方股東、境內外指數公司、銷售渠道、做市商等生態上的每一環。

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邢精平認爲,需要從三個方向做好雙向開放。一是要開發符合國際投資者規則的指數,如推出歐洲版、中東版的創業板50指數;二是與國際指數供應商、國際大指數提供商共同開發指數;三是針對國際投資者對深圳市場指數風險管理工具的需求,完善產品鏈條,以促進資產配置。

“從某種角度講,跨境ETF產品規模增速迅猛與財富管理機構的成長息息相關。”廣發證券總經理助理兼財富管理部總經理方強表示,財富管理機構的價值在於爲客戶尋找賺錢機會,爲客戶做好資產配置。一段時間以來,國內權益市場表現較弱,多樣的跨境ETF品種迎合了客戶資產配置的需求。同時,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跟蹤境外主流寬基指數的跨境ETF產品是投資和了解海外市場相對便利的方式。

方強相信,隨着時間的推移,跨境ETF的發展前景將更加廣闊。希望能夠儘可能多地創設全球ETF的品類,提供更策略化、標準化的ETF組合。

“作爲指數公司來說,無論是A股或者是跨境指數,追求的肯定是差異化。未來,納斯達克集團將藉助自身海外經驗,與景順長城等基金公司合作,爲國內投資者引進更多投資機會。”納斯達克亞太區指數授權業務主管Lyane Weng稱。

關於什麼樣的指數產品能在海外市場獲得更好的流動性,全球頂尖的電子交易做市商Optiver亞太區ETF機構業務主管Sebastian Born迴應道,有很多亞洲的產品都在歐洲取得了成功,其中有兩點非常重要:第一,是產品結構要夠好,產品也要有多樣性,才能提供更好的流動性。第二,是在國際市場上,尤其是在歐洲,可以在交易所和OTC場外進行交易。

“在歐洲有很多機構投資者歷史悠久,也有很多散戶投資者。所以,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要有非常良好的組合來確保流動性,才能夠構建起健康的生態。”Sebastian Born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