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觀察」讓算法向上向善 爲數字經濟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爲進一步深化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綜合治理,11月24日,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秘書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公安部辦公廳、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通知,部署開展“清朗·網絡平臺算法典型問題治理”專項行動。
此次網絡清朗專項行動,聚焦網民關切,重點整治同質化推送營造“信息繭房”、違規操縱干預榜單炒作熱點、盲目追求利益侵害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利用算法實施大數據“殺熟”、算法向上向善服務缺失侵害用戶合法權益等重點問題,督促企業深入對照自查整改,進一步提升算法安全能力。
在網絡清朗活動中,針對算法問題開展專項行動,表明了作爲科技技術的算法,不能僅有工具屬性,也必須具有價值理性,應充分把握算法的內生性風險和應用型風險,有針對性地設計風險防範規則。
大數據時代,算法是個人信息處理者收集和處理數據、推送信息、調配資源的核心力量。其中既蘊含了隱私權、個人信息權益、企業利益保障等問題。算法一旦失範,將給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帶來嚴重威脅。
在數據經濟的驅動下,商家信奉“數據爲王”,數據收集傾向於範圍越大越好,數量越多越好,甚至大量頻繁地訪問用戶手機等終端設備,收集與平臺現階段主營業務並無關聯的個人信息數據。因此,只有將算法納入法治,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才能積極傳播正確價值導向,促進算法應用向上向善。
作爲一種技術,當算法應用到商業化信息服務中,能夠有效提升用戶偏好與推薦內容的匹配程度。但是,也容易造成用戶過度沉迷、認知窄化、過度消費以及產生新型歧視等問題。濫用算力、操縱“算法黑箱”導致的大數據殺熟、二選一等現象,更是讓“算法”變“算計”,成爲某些網絡平臺精準收割的利器,嚴重破壞了公平競爭,損害了消費者利益。
譬如,中消協公佈的2024年上半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之一是“平臺經濟‘大數據殺熟’頻現”。四川省消委會日前最新發布的《網絡消費者知情權保護調查報告》也顯示,在經歷過網絡上購買商品和服務的消費者中,39.64%的受訪者遇到過“大數據殺熟”的情況。
近年來,令人痛心的網絡暴力,層出不窮的大數據殺熟,曾多次引發社會討論。近日,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胖東來”創始人於東來、“西貝莜麪”創始人賈國龍等公衆人物,不約而同對“失範”的算法公開表態。比如,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喊話今日頭條張一鳴,他認爲算法機制必須改變,作爲互聯網平臺企業,對信息的驗證、覈實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實際上,加強互聯網的算法治理,早已成爲社會的共識。2021年9月,《關於加強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綜合治理的指導意見》出臺;2021年11月,《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應用自律公約》發佈;2021年12月,《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發佈;2024年7月,《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合規自律公約》發佈。
同時,也要充分意識到,算法的複雜性使得算法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別隨着模型的日趨複雜、數據日趨多元,算法的不可解釋、不可控性有增加的傾向,算法治理面臨多重挑戰。所以,把算法作爲賦能實體經濟的助推器,對算法興利除弊,也將會是一項長期的任務。
圍繞算法問題開展專項行動,打造清朗網絡空間,相應的監管措施也需要不斷髮展,通過數字治理技術的迭代,不斷提高數字治理的技術能力,這樣才能優化數字化平臺監管的效能,提升治理效果,數字經濟才能夠更加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