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中止134項協定關稅 工總提3招保有競爭力
中國大陸公告自6月15日起,對原產於臺灣的潤滑油基礎油等134項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協定稅率,上述相關產品稅率恢復爲1%-12%不等。本報資料照片
中國大陸公告自昨天起,對原產於臺灣的潤滑油基礎油等134項進口產品,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協定稅率,上述相關產品稅率恢復爲1%-12%不等。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常務理事何語表示,臺灣必須要做到廠商在東南亞佈局、年底前產線人力降至一半、相同產品具有至少20%的優勢品質,如此纔可能在取消稅率下仍有一定競爭力。
經濟部日前指出,此次陸方取消的早收優惠項目,涵蓋石化、紡織、機械、鋼鐵及金屬、運輸工具等產品,根據統計,2023年上述產品輸陸金額約98億美元,佔我對全球出口比重約2%。近年中國石化大擴產,臺灣石化產品出口到中國已持續下降至2成。我ECFA早收對陸出口佔對全球出口比重亦逐漸下降,2023年降至3.6%,評估目前對我國的衝擊應在可控制範圍。
何語表示,取消關稅減讓勢必會對產業競爭力產生衝擊,如果要保有競爭力,首先要看產業是否已在東南亞佈局,如果只是完全依賴臺灣外銷大陸就會有影響,畢竟沒有關稅優勢下就要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簽署國競爭,即同樣的產品中國大陸就會優先向同爲RCEP夥伴的東南亞等國採購。
另經濟部指出,中國大陸製造業產能過剩,2023年我國對陸出口1522億美元,減少18%,比重降到35.2%,創21年來新低;2024年1-4月出口453億美元,減少3.7%,進一步降至30.7%。
何語指出,大陸生產的產品過剩下價格就會很便宜,134項產品類別中,相同的品質如果臺灣能保有20%的優勢品質纔有競爭力,但預期今年之內臺灣會出現拋售庫存的現象,等於不賺錢或是利潤微薄,明年春節就可能放棄臺灣生產並關廠,因此年底前生產線人力能否降至一半以下,以及引進自動化和AI管理系統,這樣纔有辦法和東南亞和大陸產品競爭。
何語說,未來中國大陸一定會把ECFA的所有關稅減讓取消,除非臺灣有產品是他們需要的,然而臺灣有太多日常用品都是大陸進口的,在成本考量下這就是市場現實,但臺灣工廠該如何生存?關稅減讓被逐漸取消已經是事實,至關重要的產業革新必須要正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