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 中美戰略反省

(央視新聞)

俄烏戰爭期間,美國除了大動作對俄祭出制裁措施,也在不斷向中國大陸施壓,以避免大陸支援俄羅斯,同時還通過輿論戰、情報站,渲染大陸對俄羅斯的支持。

與此同時,楊潔篪和蘇利文還在羅馬開會,商討兩國之間的問題,隨後中美領導人也通過視訊舉行對話,進一步就兩國之間的分歧展開溝通。外界紛紛將關注的焦點放在俄烏衝突的事件背景,以爲這也是中美最近兩級峰會的主題。

誠然,兩場會談都着重討論了俄烏議題,雙方也就各自立場展開了交鋒和協商,不過,這其實並非雙方關心的首要問題。事實上,無論是羅馬會晤還是剛剛舉行的習拜會,都是早已排上議事日程的活動,並非專門針對俄烏衝突,換言之,中美之間有更迫切需要處理的話題,那就是臺海問題,這也解釋了爲何習拜會後的新聞稿要花大篇幅論述拜登在對臺政策上的澄清,以及習近平對美國政策的警告。

至於俄烏問題,恐怕只是美國製造的煙霧彈,宣傳意義遠遠大於實質,因爲這裡有一個最明白不過的常識問題,那就是武器裝備上中國大陸的角色是俄羅斯的進口國,而非出口國,更不可能是援助國。

那麼爲什麼會有兩岸問題的迫切性?很多人或許會感到困惑,畢竟蔡政府目前也沒有采取什麼具體的臺獨行動挑動大陸的敏感神經。但如果瞭解大陸的戰略意圖,以及美國近幾年採取的系列行動就會發現,大陸已經明顯感受到來自美國挑動臺海緊張所帶來的壓力。換言之,在大陸看來,美國內部包括行政團隊以及來自國會的力量,正在不斷製造既成事實,讓兩岸關係愈來愈走向對抗的局面,而美國的所謂一中政策,也愈來愈變成一張口頭支票,用大陸的話說就是虛化、掏空一箇中國原則。要知道在過去,美國雖然不希望兩岸走向統一,但至少還扮演了兩岸走向對抗的煞車皮角色,尤其是在阻止臺灣內部躁進舉動中發揮了一定影響力,但現在的狀況則迥然不同。

面對這種局面,中國大陸迫切需要採取措施予以管控,其實俄烏走向現在這個局面也給大陸一個警示,北約的步步進逼是俄羅斯不安的源泉,但俄羅斯沒有在萌芽階段就採取措施,而是直到推進到烏克蘭,讓俄羅斯退無可退之際,最終走向不可收場的局面。對大陸來說,真要走到這個地步,大陸同樣也無可選擇,只能採取軍事行動,但這也並非大陸所願,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前避免這一局面的出現,在美方蠢蠢欲動但尚未帶來不可逆的局面時,就出手警告美國,這纔是最近中美密集展開對話的真正議題。

現在的俄烏衝突不僅給了大陸驚醒,其實也是給了美國一個大大的警告,而大陸現在的目標,就是藉此機會讓美國充分認識到自己無限制舉動所帶來的負面後果,事實上,如果這次俄羅斯承受住美歐的制裁壓力,並且在烏克蘭問題上實現其戰略目標,那麼美國確實需要反思自己的兩岸政策,避免一再犯下戰略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