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耗傳來:巨星隕落無人知!遺憾今天以這種方式認識您……
華人星光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
他曾一鳴驚人,
卻放棄了拿到諾貝爾獎的機會;
他曾聞名世界,
卻甘願回國隱姓埋名寂寞此生;
他是國人的“守護神”,
可他走時,舉國無聲!
今天,
我們遺憾以這種方式認識他,
他,就是洪朝生。
1920年他出生於北京,
原本富足的生活,
卻因九一八事變被日寇鐵蹄踏碎。
家國破碎的悽楚激起他無窮熱血。
國家危亡之際,作爲中學生代表,
他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
“華北之大,
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書桌,
爲祖國自由而奮鬥,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中華民族萬歲!”
如何奮鬥報國?
自幼就對星空無比嚮往的他,
從這時起,
堅定了自己科學報國的偉大志向。
年僅16歲,發奮苦讀的洪朝生,
以超乎同齡人的優異跨進清華大學。
這一步邁出,
前半生的意氣奮發由此開始。
大學期間,洪朝生陶醉於物理學,
當時很多同學都不看外文文獻,
唯有洪朝生,
將圖書館裡的中外藏書都翻了個遍,
那些筆記,
密密麻麻寫了十幾個本子。
但這不夠,遠遠不夠,
洪朝生的目光看向世界,
唯有學到更先進的技術,
才能救中國於水火!
1944年,
洪朝生奔赴美國麻省理工攻讀博士,
在這個陌生的國度,
他在沒有導師指導下,
竟自己動手搭建出試驗檯,
學院裡的美國人感到很不可思議,
中國學生,
能做出這樣的成果是十分罕見的。
一年後,洪朝生超過了其他人,
一舉拿下第一名。
物理導師高興地來“搶人”:
“我們馬上要迎來一個大英雄了。”
而洪朝生,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不久後的他,一舉轟動了國際!
1949年,
洪朝生收到一批半導體樣品,
他發現這批樣品的數據不對,
其他人都覺得沒有必要再次覈驗。
可洪朝生堅持自己獨立進行測試,
經過數月奮戰後,
洪朝生給出的數據結果,
完全彌補了之前的數據缺陷,
他還有新的發現,
提出半導體禁帶中雜質導電新概念,
這項創新性成果,
成爲此後國際上,
研究電子輸運機制的開端,
激起國際物理界狂潮。
這項成果,
便是聞名世界的“洪朝生效應”!
那年,只有29歲的洪朝生,
代表中國,
站在了國際物理界的高山之上。
洪朝生在實驗室。
美國、歐洲爲了留下他,
開出的薪酬是天價,
當時著名的物理學家莫特,
熱情邀請他到利物浦大學做研究,
這所大學是培育頂尖人才的搖籃,
培養了9位諾貝爾獲獎者,
莫特說:
“如果洪朝生能來這所大學做研究,
他或將是未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可洪朝生拒絕了歐美的天價薪酬,
也拒絕了諾貝爾獎這樣的光明前途,
他毫不猶豫就做出的決定是:
立即回國。
有位國際物理權威勸他:
“中國剛剛成立,
沒有技術也沒有人才,
你回國後根本不會有更好的發展,
留在國外,
既能過得富足又能開展科研,
不是更好嗎?”
洪朝生擲地有聲:
“七尺之軀,盡以許國!”
1949年洪朝生(右二)與範緒筠(左二)、陳志忠(左一)、王補宣(右一)
1951年,他取道香港,
終於回到心心念唸的祖國,
剛一回來,
面臨的就是最嚴峻的考驗。
我國物理先驅錢三強找到了洪朝生,
提出開展低溫基礎研究。
而洪朝生當時剛涉足低溫研究不久,
就被委以重任:
擔任中科院任低溫物理研究室主任,
並負責籌備低溫研究實驗室。
當時的中國,窮啊,
低溫工程事業一片空白,
國際不肯提供一點技術支撐,
要想籌備成功,難於登天。
可是,低溫物理,
又是“兩彈一星”工程至關重要的一環,
這一塊硬骨頭,必須得啃下來!
洪朝生毫不猶豫接受了任命,
國家竭盡全力,
也只能給他10萬元經費,
這點錢要完成浩大低溫工程,
簡直杯水車薪。
爲了買到最便宜的材料,
洪朝生跑遍了西歐,
爲了能爭取到最便宜的價格,
他和對方好話說盡。
艱難無比的籌備工作,
硬是他走出了一條坦途:
此後幾年裡,
他建造了氫和氦的液化系統;
開拓了低溫製冷與實驗技術;
成立中國第一個低溫物理實驗室,
創辦了中國科技大學低溫物理專業
他給中國培育出了未來五十年裡,
低溫事業的中堅力量:
如超導專家趙忠賢、張裕恆、
楊乾聲、崔長庚、
張其瑞、李煥杏等,
低溫物理專家張殿琳、
陳兆甲、舒泉聲、毛玉柱等......
1956年底,洪朝生(左)與蘇聯友人合影
1956年,他突然接到一個機密任務,
組織上要他加入原子彈工程研製,
負責氫、氦液化系統等,
高能液體燃料的實驗,
這一項,
是原子彈研發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也是我國建造國防武器、航天航空,
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可歐美液化機對華禁售,
根本不可能買到,
別無選擇的情況下,
洪朝生下定決心:
“這個我們自己來幹。”
研發液化機,
每一個零件每一張圖紙,
都是無中生有,
研製、安裝、調試,
這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三年艱難研發,
洪朝生帶着幾個博士生,
在荒蕪大漠裡沒日沒夜的工作,
終於,他們生產出了液體空氣,
設計研發出我國第一臺液化器,
獲得了液氫。
這一次成功,
走出中國科技界舉足輕重的一步,
有此成果,促成了:
1960年我國發射第一枚導彈,
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火箭低溫推進劑成功......
甚至在國防軍工領域,
洪朝生也傾力奉獻,
航天飛行器和人造衛星造價昂貴,
爲了保證它們,
在軌道運行中正常工作,
需要在冷-暗環境中,
進行綜合性能測試。
1965~1977年,又是洪朝生,
與相關航天部門協作,
研製和建成了,
大型空間環境模擬設備。
兩彈一星,國防軍工,
處處都有洪朝生的身影,
他以數十年熱血,
推動着中國不斷前行,
他是全中國人的“守護神”,
是最不爲人知的大功臣,
爲民族崛起耗盡一生,
可那場劫難,他在所難免......
十年裡,他被戴上高帽,
推着上街遊行,敲一聲鑼,
喊一聲“我是牛鬼蛇神”。
他的研究也停滯了,可他不肯放棄,
利用一切時間科研。
他的半導體相關報告被髮表後,
讓本看不起中國半導體研究的蘇聯人,
對中國肅然起敬。
他的學生張殿琳院士問:
“您如果當年不回國,
而是選擇在國外繼續這方面的研究,
諾貝爾獎會不會頒給您?”
洪先生沉思一會兒,搖了搖頭說:
“沒有如果,
我從未動搖和後悔回國的決定!”
一切結束後,
他當選爲中國科學院院士,
60歲的他肩負起超導技術重大攻關,
在他努力下,從1983年開始,
國產液化系統液氦產量提高28.5%,
生產成本大爲下降。
後來,
在“我國低溫物理三十年”報告年會上,
洪朝生,
被確認爲中國超導事業創始人。
1983年洪朝生(左二)在物理所
如此一個爲國爲民的國之重寶,
如此一個國際聞名的科學大家,
他的生活,
卻低調清貧到令人落淚。
曾經因爲他的傑出科研,
國內多次要推薦他申報各類獎項,
他一一謝絕,
他獲得的:
國際低溫工程最高獎(門德爾森獎),
美國低溫工程最高獎(柯林斯獎),
都是國外同行,
在沒徵求他個人意見情況下授予的。
洪先生所獲得的柯林斯獎和門德爾森獎獎牌
洪先生對製冷學會的工作非常關心,
只要沒有特別原因,
他都參加學會的會議,
爲學會的發展建言獻策。
會議結束後也不留下吃工作餐,
不領取交通補貼。
他87歲高齡時,
還負責《中國製冷史》統稿。
他非常認真,
花了大量時間查找資料,
學生後來整理洪先生遺物時,
看到這樣一段文字:“2008年春,
這是我最後一次騎自行車,
整理中國製冷史史稿時,
我騎車去了北航徐揚禾家,
工作完畢後,
他執意開車送我回家以保夜行安全,
我的背怎麼突然駝下去?
可能是在編稿中太吃力。”
趙忠賢看望洪朝生院士
洪朝生出公差每回都是省吃儉用,
他每次出國回來,
都把剩餘的外匯交到院裡,
科研剩下經費一律主動上交國家,
複印資料要求大家正反面用;
他一直住在一個大雜院裡,
傢俱都是用了幾十年,又破又舊。
學生去拜訪他,
他給學生讓座說:“桌子有條腿壞了,
不能靠,小心點。”
這一生太忙了,也太累了,
洪朝生再也堅持不住,
81歲那年因骨折住過醫院,
之後,他的身體大不如前......
2018年8月19日,中國巨星隕落!
98歲的洪朝生,
永遠離開了他守護的祖國。
然而,天地蒼茫,大地寂靜,
巨星隕落無人知!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
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洪朝生,他用盡一生詮釋了,
愛國、科學之真諦,
有此國士,千古奇才,
功名垂萬代,風德昭後人!
洪老先生一生高義,
奈何巨星隕落無人知。
今天,2024年8月19日,
是您走了六週年的日子,
我們很遺憾,
直到今天才找到您的故事,
直到今天才以這種方式認識您!
致敬!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