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歐洲車企高管: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作用不大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多家歐洲車企的高管在一次活動中表示,歐洲汽車巨頭沒有太多時間來重組其業務和產品線,從而與崛起中的中國車企競爭,而加徵關稅對保護現狀來說,幾乎沒有任何作用。

歐洲貿易監管機構此前表示,他們可能會根據反補貼的調查結果,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新的關稅。

5月21日,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歐洲將採取“量身定製的方法”進行調查,任何可能徵收的關稅都將“與損害程度相對應”。歐盟委員會將在6月5日前,向被徵收臨時關稅的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發佈通知。

然而多名汽車行業的高管表示,歐盟此舉無法阻止中國成本更低的電動汽車對歐洲汽車製造商及其傳統供應商造成的影響。

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汽車製造商的成本優勢比歐洲競爭對手高出30%或更多,去年中國電動車佔據了歐洲電動車市場19%的份額,而2022年爲16%。

圖片來源:大衆

大衆董事會成員Thomas Schmall在慕尼黑舉行的行業會議上說道:“窗口正在關閉。在我看來,我們還有兩到三年的時間,如果不抓緊時間,德國汽車行業將很難生存下去。今天,決定生死的不再是規模,而是速度。”

Stellantis首席執行官唐唯實(Carlos Tavares)表示,歐洲汽車製造商“沒有太多時間”調整業務,他們需要消除“監管混亂和我們後院的官僚主義”。

車企高管們表示,中國汽車出口量的激增,以及中國在歐洲建廠的前景,正迫使歐洲的汽車製造商探索與長期競爭對手的合作,向供應商施加壓力以削減成本,並加緊與歐洲工會就工廠和工作崗位的未來展開討論。

雷諾和大衆上週終止了開發低成本電動汽車的談判,原因是雙方對在哪裡生產汽車存在分歧。

雷諾首席執行官Luca de Meo巴黎舉行的VivaTech峰會間隙表示,歐洲的車企不僅要應對的“競爭不對稱”不僅來自中國,也來自美國的清潔汽車補貼。“最後,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保持競爭力。”

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蔚來的創始人李斌在5月23日表示,即使關稅問題存在不確定性,他仍計劃繼續擴大在歐洲的業務。

在歐洲,削減勞動力成本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爲工會擁有政治和法律手段來阻止企業裁員。

唐唯實表示:“我們與歐洲工會的對話質量相當高。他們看到了風險,也看到了我們是如何努力管理和駕馭這種局面的。”

意大利總理喬治亞·梅洛尼(Giorgia Meloni)等歐洲政界人士已經意識到,目前存在着汽車行業就業機會減少的風險,梅洛尼希望Stellantis將其在意大利的年產量從2023年的約75萬輛提高到100萬輛,而不是將生產轉移到其他用工成本較低的國家。

FCA於2021年與法國PSA合併,成立了Stellantis,FCA上一次在意大利生產超過100萬輛汽車(包括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還是在2017年。

自合併以來,Stellantis已將其歐洲員工人數削減了13%,至約12.5萬人,其中大部分裁員是通過與工會達成自願裁員協議的方式進行的,一半以上的被裁員工在意大利。

5月23日,大衆首席財務官Arno Antlitz在一次會議上表示,該公司的目標是到2026年削減100億歐元(合108億美元)的成本,其中部分成本可以通過員工提前退休來節省。他說道:“特別是我們的德國工廠,必須爲更激烈的競爭做好準備。”

Stellantis將推出一款雪鐵龍品牌的小型電動汽車,售價爲2萬歐元,唐唯實表示,這個價格“非常合適”,可以與中國汽車製造商競爭。

Stellantis的全球採購主管Maxime Picat在慕尼黑接受採訪時表示,該公司正在推動其供應商與中國供應商的成本相匹配,其中部分原因是使用了從與中國車企零跑合作中收集的數據。

關稅可能會暫時縮小或消除中國汽車製造商從供應鏈中獲得的成本優勢。但德國汽車製造商警告說,如果中國採取反制措施,不僅對法國干邑白蘭地加徵關稅,也對在歐洲生產的奔馳、大衆或寶馬汽車加徵關稅,那麼歐洲將付出高昂的代價。奔馳在中國的收入約佔其全球收入的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