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培育一流投行

近日,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爲推動證券機構高質量發展、建設世界一流投資銀行指明瞭方向。培育一流投資銀行,能夠推動資本市場更好地發揮配置資源功能,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提高我國金融市場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意義重大。

我國證券機構離建設世界一流投行尚有差距。一是經營理念有偏差,功能發揮不充分。證券機構是直接融資的核心中介,應該始終立足主責主業,堅持以客戶爲中心,將功能性放在首位,平衡好服務經濟民生的“功能性”和業績驅動的“盈利性”之間的關係。但就目前而言,我國證券機構經營理念存在一些偏差,在發展的過程中常以業績爲導向,在滿足客戶多樣化資產配置需求、推動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2023年我國證券行業資管業務、投行業務收入佔比僅爲5.5%和13.4%,業務模式結構性失衡較爲突出,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有待提高。

二是合規意識不夠強,治理水平有待提升。我國證券業機構經過多年發展,內部治理和合規管理能力持續優化,行業監管水平也不斷提升,但違法違規的問題依然存在。

2024年以來,監管執法“長牙帶刺”,對中介機構的處罰力度顯著提升,強監管信號不斷釋放。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近40家證券公司收到監管部門出具的罰單,罰單數量超50張,暴露了部分證券公司在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領域的缺陷。從建設世界一流投行的角度來看,證券公司需牢記責任與擔當,堅守底線,嚴格自律,全方位強化公司治理,提升合規與風險管理意識及能力。

三是國際業務佔比低,國際影響力不足。國際化發展是投資銀行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要環節。在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背景下,我國證券行業國際化經營活動在逐年增加,但多數證券公司以設立香港子公司、開展跨境業務爲主,同時受限於牌照、渠道網絡以及外匯管制等因素,尚未全方位參與國際競爭,海外收入貢獻度不高。

目前,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伙伴已經成爲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重要目的地,“產業鏈出海”的浪潮也催生了中國企業大量跨境融資、併購重組需求。證券機構應主動服務我國經濟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開展海外業務,提升國際影響力。

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流投資銀行,證券機構應從履行好資本市場“看門人”角色、提升客戶服務質量、以黨建引領加強行業文化建設等方面着手,營造良好的資本市場生態,推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上市公司質量高低直接影響到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交易的信心和投資者的切身利益。證券公司在服務企業上市融資過程中,需要做好盡職調查工作,加強對上市公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從行業發展空間、公司競爭優勢、公司核心技術等方面進行綜合判斷,確保保薦項目具有良好的成長性和發展前景,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加強企業信息披露,減少欺詐發行,優化資本市場生態。同時,加強投資者教育,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幫助投資者樹立正確的投資觀念,引導投資者進行合理預期等。

近年來,券商財富管理業務蓬勃發展,但存在客戶基礎不夠、金融產品體系不完整、買方投顧轉型不深入等問題。未來,證券公司應發展以客戶爲核心的財富管理業務。在產品端,堅持產品供給側改革,打造“資產適配、市場適配、客戶適配”的財富管理產品體系;在客戶端,拓寬線上線下渠道,深化客戶經營與服務;在服務端,充分融合財富管理上下游條線部門、分子公司,發揮協同效能,提供投融資一體的綜合金融服務解決方案;在技術端,強化科技賦能,加快全業務、全流程數字化轉型。

此外,在證券行業文化建設中,應將“以義取利”文化作爲規範行業經營的基本原則,通過發揮黨的領導和現代公司治理的雙重優勢,糾正資本一味逐利的弊端。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 晟 作者系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