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鵬揚基金權益研究總監張勳:尊重資產週期,以組合再平衡貢獻勝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黎雨辰 北京報道
2024年,指數型產品走進了爆發式增長的新時代。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指數ETF的持有股票市值已經超過主動權益基金。同時被動指數基金、主動權益基金的總規模分別爲3.46萬億元和3.74萬億元,也已十分接近。
而這一公募市場產品結構的歷史性變化,無疑開啓了行業內的討論及諸多主動型基金經理的應對和反思。
辭舊迎新之際,面對階段性的市場環境,主動型基金經理有哪些投資思路,如何呵護產品的“賺錢效應”?當“指數化時代”成爲階段性的行業共識,他們又如何看待主動管理的意義?
圍繞相關問題,近期,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了鵬揚基金總經理助理、權益研究總監張勳。
張勳過往管理的產品廣泛涉獵週期、消費、成長等行業,同時在投資框架上,他也認爲優秀的方法論,應該儘可能多的對各種類型的板塊能夠實現兼容。
張勳指出,作爲投資者參與權益投資的一體兩面,被動基金的發展是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與居民理財觀念崛起下的必然。但隨着A股市場逐步恢復穩定的正循環狀態,主動權益產品在合適的投資框架下將會逐步地走出業績壓力,其對於優質資產的挖掘與定價能力,也依然是推動資本市場發揮功能稟賦的關鍵所在。
遷往市場“水草豐茂之處”
公開信息顯示,張勳曾長期在券商研究所和基金公司從事投研及投研管理工作,2024年1月正式加入鵬揚基金。
今年7月29日和8月27日,張勳正式接管鵬揚泓利、鵬揚數字經濟先鋒兩隻產品。其中後者作爲其在鵬揚擔任基金經理的首隻主動權益基金,截至12月19日的任期年化回報達到50.9%,業內排名83/4460。
“我希望對於不同行業研究的底層邏輯是相通的,一是看行業的產業趨勢,二是個股選擇的核心定性與定量方法,三是交易的思路。”張勳向記者表示。其對在管產品投資目標也一視同仁:希望長期年化收益率能達到10%-12%、跑贏業績基準3%-5%或排名同類前1/3。
如何尋找優質資產,真正提升投資組合的勝率?張勳強調,基金經理要同時兼顧資產的質地和週期性,而這意味着要做投資的“遊牧民族”——就如同經濟會有周期一樣,即使是優質公司也會服從於資產市場的週期規律。作爲全市場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不要總是守在同一塊草地上“農耕”,而是不斷尋找新的“水草豐茂之處”並向其遷移,不斷擴大能力圈。
在中短期,“遷移”的機會可能來自市場中的景氣方向,稍長期可以觀察具有性價比的企業估值,而在5-10年的維度上,需要基金經理能夠尋找出核心競爭力突出、能夠長期創造價值的優質公司。
但“遷徙”也並不意味着在行業之間“追風”。從實際操作來看,張勳表示,其團隊更多是在對產品進行均衡佈局的基礎上,隨着行業輪動帶來的景氣度和個股性價比變化,在各行業倉位比例的上下限內,通過權重的適度調整,不斷實現產品配置的再平衡。
以科技投資爲例,區別於市場中許多科技型主動權益基金,鵬揚數字經濟先鋒的組合倉位便並不極致於單一領域。記者瞭解到,基金整體會投向通信、計算機、電子和傳媒四大板塊,各板塊的倉位權重分別保持在一定的範圍內。
在張勳看來,這一均衡佈局的意義,在於幫助基金持倉跳出單一行業的約束,更適配當前科技革命時代的產業融合性特徵。
“科技革命開啓了一個‘大融合’的時代,許多上市公司的業務都是跨領域佈局。比如華爲的業務橫跨手機、汽車、人形機器人、半導體等;特斯拉不僅造車,還擁有儲能電池等模塊。”張勳稱,“當一家公司很難用特定的行業鑑定其屬性時,我們更希望以公司服務的對象,或者說業務的本質去劃分。”
主被動投資之間的"辯證法"
在今年三季度,被動指數基金進一步體現出更強大的增速。數據顯示,相比主動權益基金在第三季度環比2468億元的規模增長,被動指數基金同期的規模提升高達1.05萬億元,相比年初則提升了超七成。
進一步拆分規模增長的構成可以發現,除了市場反轉行情帶動的單位淨值上行外,還包含着資金從“主動”向“被動”的換道——在基金的流向上,主動權益基金第三季度呈現出1338億元的淨贖回,而被動指數基金同期則收穫淨申購5710億元。
被動投資浪潮之下,主動權益產品博弈資金信心的“破局之道”又在何處?
對此張勳認爲,應以辯證的方式看待被動投資在當前階段的發展。
“除政策支持外,被動投資在2024年的發展其實代表了財富管理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也代表了居民理財觀念的進一步崛起。在銀行高收益理財產品出現缺口的情況下,更多的投資者開啓了向權益基金的轉向。”張勳稱。
在他看來,之所以2024年更多的投資者選擇向ETF等“工具化”產品尋求收益,一大原因其實是近年來主動權益基金業績表現“受傷”帶來的悲觀情緒所致。數據顯示,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23日,全市場超8000只主動權益基金平均虧損達14.2%,相比股票型指數基金的同期表現也有所落後。
但如果從投資範疇來看,主動權益和指數產品所投向的標的並無差異,二者實際上應是投資者參與權益投資的一體兩面。
而在更根本的意義上,張勳指出,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功能——價值發現,依然需依靠主動型產品的定價能力來實現。主動基金經理對公司價值創造的挖掘與價值波動追蹤,推動了市場資金向優質標的集聚和迴歸,從而帶來市值的良性循環,甚至間接促成指數成分的優化迭代。
眼下,主動權益產品已經迎來了重拾“賺錢效應”的窗口,但張勳指出,這首先要求主動型產品管理人懷揣“爲客戶掙錢”的意識。同時,主動權益產品要保證自身的定位清晰,這意味着在投資風格與範疇上保持紀律性,尊重產品契約。
“絕對收益思路+紀律性,可以讓產品滿足大部分居民的理財訴求。”張勳稱,這也是鵬揚基金在管理中所踐行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