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曠視科技CTO唐文斌:大模型將加快AI與機器人結合

曠視科技聯合創始人、CTO唐文斌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期間出席“人工智能創新與治理”論壇。

曠視科技成立於2011年,是由畢業於清華大學“姚班”的印奇、唐文斌和楊沐“三劍客”共同創立的聚焦於物聯網場景的人工智能公司,曠視構建了軟硬一體化的AIoT產品體系,面向消費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三大核心場景,提供行業解決方案。而唐文斌作爲曠視科技的首席技術官,他對如火如荼的AI趨勢怎麼看?大模型是否給AI解決方案的生成帶來了大變革?

大模型將加快AI與機器人的結合

唐文斌:我覺得肯定是的,包括大語言模型和現在大家都在努力的多模態模型,都可以看到技術上的新變化。特別是在大語言模型裡出現了全新思維鏈這樣的涌現能力,非常驚豔。我們也看到不斷地有新的東西和技術正在出現。

至於“百模大戰”,我覺得是個好事情,說明大家有關注到技術本身的發展,並且在這方面有所投入,也在積極探索技術在各個方面的應用可能性。我個人感覺,大模型整體上還處在早期階段,還沒有給我們帶來很直觀的好用的產品。業界其實還在探索,希望先把技術能力建立起來,然後在To C和To B的場景中真正做出好的應用。To C的好應用應該是能夠讓我們使用的東西變得更加便捷,To B的好應用是可以幫助我們提升生產力,做到降本增效。

唐文斌:我們有一塊業務是在做倉儲機器人的自動化嘗試。我們發現倉庫裡確實有很多環節是可以改進,可以去減輕人的工作負擔。我講一下倉庫裡面的工作流程,比如說一輛車從一個倉庫開過來,需要卸貨,現在基本上是要人把貨一箱一箱地搬下來,那麼能不能有一個自動化的裝置?不管全自動化,還是半自動化的人機結合的方式,去把貨卸下來?再比如,貨物卸下來之後怎麼形成一個好的托盤區?其實我們去年的時候推出了托盤四向車這個產品,去實現搬運和分解。我們希望在添加AI的一些技術能力之後,能使得落地場景變得省人、省地、省錢、省心。

現在的算法還沒有辦法做到100%解決所有問題,像大模型也好,大家看到的更多是一種copartner(合夥人)的能力,可以讓AI技術成爲人的數字助手。我們也想嘗試如何讓這樣的數字助手跟機器人結合,也就是說客戶未必需要這個機器人能夠100%解決所有的問題,但它可以跟人去互動,成爲人的copartner。

AI將成爲人的數字助理

唐文斌:首先我覺得像大模型這樣的技術,基於它的特性,你說的這些可能風險其實是天然存在的。比方說,在公用雲上你上傳了企業的一些內部數據,希望它去學習這些信息並擁有知識庫,然後提供一個好用的助手給你,但很難保證這些數據不會被別的地方使用,會不會有些信息會泄露。所以需要在產品設計上去形成解決方案,像數字員工和企業助理這種產品形態,就是專有化的部署。所以在產品形態上可能會出現由一個具有通用能力的大模型,專有化部署加上專有化的知識庫,去形成一個企業內部的應用大模型。另外一方面,現在大模型還存在“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的問題,在技術上可以做模型的校準、對齊,然後可以加一些後處理,就是說對它生成的內容怎麼去進行一些判別。

我覺得這些問題固然存在,但從技術層面、產品層面,也包括在規範層面,只要共同努力,其實都是可以被克服的問題。不能指望新技術一出現就能夠完美解決所有的問題。

唐文斌:這個問題其實不是現在大模型發展了纔出現,之前講AI深度學習的時候,甚至是在發明汽車、發現電的時候,就有討論和擔憂有一些工作會被替代掉。但是追究原因,是因爲我們有了更強的生產力工具,那麼有些事情確實不太需要人通過原始的傳統的方法去完成了。

我自己覺得不用太擔心失業問題,因爲我們可以去掌握工具,使其變成我們自身的能力,AI很多時候其實不是來替代,而是來幫助。就是說原來一個人只能幹一個人的活,現在一個人能幹10個人的活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掌握更強的生產力工具,把自己武裝起來,我們會看到更加美好的未來。

我在公司裡也經常說,AI其實就是個工具,想發揮AI真正的價值,需要把AI應用到不同的場景中結合,它需要實現價值的閉環,以達成降本增效、體驗增強的目的。

南都記者 趙唯佳 發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