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成國產 日系敗局中國彩電海外圈地

(原標題:東芝成國產 日系敗局中國彩電海外圈地)

11月14日,海信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信”)與東芝株式會社(以下簡稱“東芝”)聯合宣佈,海信以129億日元收購東芝電視。這起交易反映出的是日系家電的衰落和國產家電的崛起,不只是海信,包括格力、TCL和海爾等在內的國產企業都在全球市場展現出了日益增強的實力。

花落海信

海信和東芝宣佈,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Toshiba Visual Solutions Corporation,以下簡稱“TVS”)95%股權正式轉讓海信,轉讓完成後,海信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並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該項股權轉讓金額暫計爲129億日元,預期將於2018年2月底完成交割。

近兩年,海信加快了全球市場的戰略部署:海信在2015年託管了“夏普”北美電視業務,連續贊助2016年歐洲盃、2018年世界盃等世界頂級體育賽事,強勢推進國際化戰略。

融合網CEO吳純勇認爲,此次海信收購了東芝電視,具有多方面價值。首先,雖然TVS公司經營非常不景氣,但其主營東芝電視及各種周邊產品(包括商用顯示器及廣告顯示器),在日本擁有優秀的研發團隊,在電視畫質、芯片、音響等方面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功底,海信就此收穫人員和技術,都是寶貴的資產。“從市場份額上來說,2016年東芝電視銷量仍位居日本市場前三(IHS),可以說不容小覷。海信也可以進一步打入日本市場,有更多的成長空間。”吳純勇說。

日系敗局

近兩年,東芝一直在甩賣資產以拯救業績。2016年3月,美的與東芝就收購其白色家電業務事項達成諒解備忘錄,美的通過收購獲得東芝白色家電業務控股權;同年12月,佳能宣佈完成對東芝醫療繫統的收購程序,收購金額爲6655億日元;今年9月底,東芝正式宣佈,將以2萬億日元的價格將旗下存儲芯片業務出售給貝恩資本財團。

受旗下美國核能業務公司西屋電氣的拖累,東芝的財務狀況持續惡化。東芝在一份聲明中稱,截至今年3月31日的2016財年,公司淨虧損9657億日元。這低於分析師平均預計的9774億日元淨虧損。東芝預計,截至明年3月的本財年,公司將恢復實現淨利潤。但在上個月,東芝又表示,計算出售芯片業務相關稅賦之後,預計本財年將淨虧近10億美元。其實不光是東芝,日系電子消費企業近幾年的日子都不太好。

家電行業分析師樑振鵬指出,大部分日本公司存在着架構臃腫、決策鏈條過長、經營效率較低以及對民用終端消費反應速度慢等問題,而且它們對家電業的智能化、互聯網化、IT化趨勢把握不準,日本公司的家電業務已經跟不上總體市場的節拍。

國際化提速

近些年,隨着日系家電的衰落,越來越多的國產家電企業提速國際化進程,這一進步的過程可以從企業財報中看出。

以TCL爲例,TCL集團2017年三季度報告顯示,TCL電視海外市場持續增長,競爭優勢明顯。海外市場銷量同比大幅提升29.5%,其中北美市場銷量同比大幅增長97.4%,8月北美市場份額由6月的10.4%大幅提升至16.3%,市場排名躍居第三。據瞭解,未來TCL還將加快佈局在歐洲、美國和東南亞以及印度、巴西、俄羅斯的業務。

國產家電在海外的擴張不光是銷量和市場份額的佔有,中國家電企業國際化,還經歷了從“貼牌代工”到自主品牌轉變的過程。過去,國產家電企業多以貼牌爲主,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這一弱點也讓它們在全球化的過程中遭遇了不少挫折。

“在海外發展早期,我們雖然出口多,但是主要是爲國外品牌貼牌生產,現在‘走出去’的都是自己的品牌,我認爲這是格力最大的變化。”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看來,“貼牌”出海雖然銷售量大,卻無異於爲他人做嫁衣,打造自主品牌纔是必然選擇。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全球家電格局不斷髮生變化,中國家電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不過,今後的國際化競爭中可能不僅要面對外資品牌的競爭,還有國內同行的殘酷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