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評論:爲建設科技強國奉獻才智寫下精彩篇章

(原標題:東湖評論:爲建設科技強國奉獻才智寫下精彩篇章)

10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濱湖科學城指出,科研工作者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骨幹,要拿出“人生能有幾回搏”的勁頭,放開手腳創新創造,爲建設科技強國奉獻才智、寫下精彩篇章。

根植於家國人民的深厚情懷,乃是科技工作者奮力拼搏的不竭動力源泉。心向祖國展巨匠風範,力推航天鑄強國脊樑,一生心繫祖國人民、無私奉獻的錢學森;一片心血深耕稻田、心憂天下蒼生的袁隆平;毅然回國展壯志豪情、奮力科研報家國恩情的黃大年;還有以熱血繪就天眼宏圖、用生命鑄就科學輝煌的南仁東,這些前輩無一不是懷有深深根植於家國人民的熾熱情懷,接力拼搏奮進,爲國家和人民撐起脊樑、搭建樑柱。廣大科技工作者應始終將家國人民情懷深深植入心底,立強國之志,在建設祖國的征程上奮勇爭先。

完善的政策機制更是廣大科技工作者放開手腳大膽前行的堅實保證。禹之決瀆也,因水以爲師。同樣,要從全局着眼,把握“四個面向”戰略,構建良好機制、搭建優質平臺,方能讓科技工作者心無旁騖地在強國之路上大展拳腳。合理的資源分配、透明的評價體系以及健全的激勵機制,有力地確保了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持續創新與蓬勃發展。中國的“863 計劃”和“973 計劃”通過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尖端技術研究,推動基礎科研與應用技術的高效轉化,使得科技工作者在國家的有力保障下,專心致志地攻堅破難。

此外,包容、關心的社會態度更是科技工作者放下顧慮、勇往直前的關鍵要素。要知道,屠呦呦也是在第191次實驗中才成功獲得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更是歷經了無數次的失敗與挫折。包容、關心的社會環境,能夠讓科技工作者在面對失敗時不再畏縮不前,而是坦然接受挑戰,並從中汲取寶貴經驗。這不僅是對科技工作者個人的尊重,更是對整個科技創新鏈條的正向激勵,讓科技工作者放下對成敗的顧慮,專注於推動技術進步,實現長期價值。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民族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千千萬萬個報有家國人民情懷的人才去創新創造實現。把科學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共同彙編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餘海龍(武漢江夏“青蘋果樂園”團隊)

責編:楊虹磊

【責任編輯: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