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到條“帶編碼”的魚,擔心是誰的“畢業論文”?出處找到了……

(原標題:釣到條“帶編碼”的魚,擔心是誰的“畢業論文”?出處找到了……)

最近,一位浙江台州網友在社交媒體求助,稱自己在大陳島釣到一條有編碼的魚,好奇這條魚能不能吃,並附上了一張圖片。

根據這張圖片顯示,被釣上來的應該是一條黑鯛魚,背鰭末端處掛着一個粉紅色的標籤,上面寫着“浙海研C50”。

此事引起了網友們腦洞大開,有人調侃:“你把別人的論文釣上來了。”

除了這些調侃的,也有一些評論,看起來非常接近真相——

“這應該是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的項目,研究黑鯛魚的,標誌放流項目的魚。”

這條魚到底是不是畢業論文?出處找到了!

據潮新聞報道,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該研究項目組負責人徐主任告訴記者:“是我們增殖放流時投放的魚苗,大家如果捕撈到,可以通過標籤上的電話聯繫我們。”

近些年,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每年會進行大規模的魚苗增殖放流。在放流的魚苗上進行標記,主要有三個目的:

“第一個可以瞭解它的生長情況,從放流到捕撈上來時,經過了多久時間,長了多少體重;

第二個看它的洄游路線,比如說在我們舟山海域放的,一段時間後可能在溫州那邊捕到了,說明它是往偏西南方向移動;

最後是看回捕的數量,計算有多少魚被什麼網具所捕撈,計算回捕率。”

徐主任說,如果大家釣到或捕撈到標誌魚,在與他們聯繫後,可以把魚裝進塑料袋,先凍在冰箱裡,再用一張小紙條記下捕撈時間、地點和工具,後續會有工作人員上門領魚,“我們也會適當地獎勵,主要原則是不讓捕撈者吃虧。”

據介紹,這位網友釣到的這條黑鯛魚,是十月初才放流的,“我們有好幾個項目在放,大概放了幾萬尾。”後續進行回捕統計時,研究所需要藉助公衆的力量,才能瞭解更全面的信息。截至目前,研究所已經接到了一兩百個電話,爲他們提供了捕撈信息,“大部分信息還是蠻可靠的。”

不過,徐主任也提醒大家,他們研究的目的,是瞭解在正常的漁業生產活動中,到底有多少魚會被捕撈,請大家不要爲了獎勵,特意去捕撈,這樣便失去了研究價值。

科研工作者們辛苦了

也希望大家多多

關注配合科研工作

讓我們的未來更美好